廖家齐
摘 要:我国历史悠久,在这个历程中,音乐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构成部分,而新民乐就是其中的产物之一,将其运用在基础性的教育之中,不单可以培育学生的修为,同时还能够对文化予以传递。基于此,本文就以新民乐作为出发点,首先探究现阶段国内民乐的现状以及新民乐的形成过程,其次探讨基础教育中的新民乐,最后对其中的实践活动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民乐;基础教育;实践
一直以来,基础教育都是社会极为注重的内容,同时培育学生总体素养也是此项教育的目的之一,而音乐素养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自然也不能够被忽视,基于实际情况来看,将新民乐运用在基础教育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内文化、了解民乐,由此可见,这也是成了重点内容,下文将对这部分内容做出论述。
一、当前国内民乐的现状探究
基于本质层面上来看,民乐在无形中代表一种文化,国内的民乐历经成百上千年的进步,早就已经拥有了较为鲜明的特性,通常状况下,不同地区的民乐所展现出精神也各不相同,从当前而言,在全球文化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国内的民乐也出现了一定的变换,继而产生了当前的新民乐,同时也已经走向了世界,可以说新民乐在未来必将成为一种潮流,将我们国家的文化散播出去,所以在这一维度上来看,将新民乐运用在基础教育之中,也成了关键的工作。
二、新民乐产生过程探析
新民乐属于新世纪音乐中的一个大类,其中最大的特性,就是以民乐作为根基,将一些现代音乐的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在保留民乐自身内涵的同时,让民众可以更加喜欢。比如,可以使用二胡与大提琴作为主要乐器,演奏一首《青花瓷》,这就属于新民乐中的一种形式,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听觉要求,同时也没有遗弃掉民乐的本质,让民乐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播开来。当前,在很多学校之中,都已经尝试将新民乐融入基础教育之中,并且也展现出了极佳的效用。
三、基础教育中的新民乐探讨
基础教育时期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到系统的教育,因此正是培育兴致的关键时刻,音乐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将新民乐融入其中,可以更好地汇聚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兴致。为了防范学生出现“畏难”心理,在刚开始的实践授课活动中,教师应该着重挑选一些较为简单的新民乐作为教材,继而逐级渐进地增加难度,这样一来,学生便更为容易接受。此外,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有代表性的新民乐,让学生课后聆听,进一步培育学生对于新民乐的兴致。
四、基础教育中新民乐的实践相关建议
(一)增强文化性
音乐并不只是动听的曲调,其中也拥有比较强的文化性,这一点对于新民乐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增强这种文化性,让学生可以更进一步明晰新民乐中包含的文化,继而才可以在学习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总体素养,另外,通过增强文化性,协助学生拥有更高的修为之后,其便能够去鉴赏一些更高层次的新民乐曲目,这对于学生极为有益。
(二)注重师资力量
教师是新民乐在基础教育之中实践运用的一线人员,因此其自身的技能素养,能够对授课成效形成显著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说,务必要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例如,可以定时的在社会中寻找一些新民乐的专业人士,让其来到校内实行讲座,借助于此,来让教师更好地明晰新民乐的本质,继而更有效地完成授课活动。另外,对于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用新民乐专业毕业的学生来完成授课,进而提升新民乐在基础教育之中的运用成效。
(三)展现学生主体能动性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对于授课活动也产生了影响,要求教师在授课期间将学生作为“主角”,继而展现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在新民乐的实践运用期间,也应该遵循这一点。例如,在基础教育之中,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较为简单的新民乐,然后引领学生一起来完成表演,借助于这种形式,让学生可以全面地参与到其中,以便于从更深的层次领略新民乐的本质。
(四)健全授课机制
由于新民乐在基础教育中并没有全面的运用,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新民乐的实践教育,就务必要健全授课机制,制订出切实而又严谨的授课方案,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当注重经验的积攒,并定时的召开研讨会加以分析,利用这种手段,逐级渐进的完善授课模式,确保新民乐在基础教育中的实践得以落到实处。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基础教育也变得愈来愈关键,而新民乐作为崭新形式的民乐,将其运用在基础教育之中,由于受到各种内部、外部要素的干扰,依旧浮现出了些许的不足之处。因此,就需要注重新民乐的文化性,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此外,还需要展现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及健全相关的授课机制,唯有如此,才可以进一步确保实践的有效性,所以上文对这几点内容实行了详实探究,期望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庞卓.新民乐理念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中的影响[J].艺术评鉴,2017(12):108-109+123.
[2]张沛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民族音乐学视阈下的“新民乐”发展形态研究[J].藝术百家,2017,33(06):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