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战略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020-09-10 08:55李祺嵩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

李祺嵩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理论根源。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诞生的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人民精神和信仰的动力来源,三种文化统一于国家发展大战略,是发展的主旋律。因此,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战略研究的关键。

关键词:大战略;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

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崇尚文化,重视文化,继承并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当今中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旋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底蕴中发展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如果文化发展僵化,创新就会变得刻板,国家发展的步伐也会停滞。文化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有文化的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文化发展道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文化创新。而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近代中华民族历经了诸多的革命实践,中华文化也因其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点,融合了许多的外来文化。其催生的革命文化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宣誓独立的红色文化构成了一种真正的中国身份,是中国伟大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发展的重要因子

正如前文所述,文化发展作为文化自信战略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传统中国文化、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其中最为根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它既是另外两种文化的理论核心,又是另外两种文化的精神基础。在传统中国文化里,中国人的精神和本质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明显的,诸如: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精神,又有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像一条精神的纽带,将中国各族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近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底,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诸多革命实践,在中国大地上孕育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

革命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的主旋律,在中华民族遭受巨大危机的关键时刻,革命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具体体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传统和一种确定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思想。这样的方向就是革命的精神,是革命的文化。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变入主动。”3而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就是传统文化同革命文化激烈碰撞的产物,正所谓“推倒历史三千载,自著雄奇瑰丽词。”

红色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象征,也是中国人民的勤奋和富有想象力的重要基因。以马克思主义为领导的红色文化是文明的集合体,指引着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形成的,是结合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所形成的文明总和。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同时也不断激励中华儿女投身于国家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造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红色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而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便是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的具体体现。红色文化的革命性和先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传统与革新的辩证统一,与精神、精神、政治、社会和生态等各种文明形态密不可分,这些特征体现了一段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和传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现实社会实践深刻体现出了红色文化的基本特点。

二、各种文化因子的相互联系

文化是精神繁荣的核心表达形式,它是精神繁荣与国家发展的联系。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并继续发展。因此,传统文化也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故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和客观事实铸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改造着中华民族的现实实践活动。它从来都不是一副空壳,它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精神传承,渗透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细胞之中。因为中国的历史客观环境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理应属于中国发展大战略的一部分,熔铸于中国文化自信这一战略布局之中。中华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则是中华民族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的集中体现;而“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以及“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篇》)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殷切向往;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变化的认识则更为深刻,“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易·系辞》)事物无常驻,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只有深刻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改造事物。因此,“窮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系辞》)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事物的改造所提出的方法论,在面临发展的困境,只有进行变革和革命,才能改变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变革和革命的认识,同马克思主义中革命的思想产生了激烈碰撞,诞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西方的思想文化,它在中国生根发芽、蓬勃发展,而且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及其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必将会越来越大,孕育出了诸如“五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革命精神,其中既有政治文化的变革,同时也有文艺文化的变革。由此,革命文化的诞生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性的发展。

如前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看到,任何文化都必须伴随着时间的永恒而经久不息,从而变得弥足珍贵。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融合并最终演化形成了以人民为核心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的革命文化,而伴随着历史的进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实践,孕育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集中表现和理论核心。这既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也反映了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强大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不断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拼搏奋进。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红船精神”纷纷孕育而生,所有这些精神情感对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也是中国传统和革命文化的珍贵传承,既是中国不断发展的传统和革命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繁荣时期的集中展现。因此,红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未来是中国伟大的复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理解,传统中国文化,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是不可分割的。

三、文化发展战略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一脉相承,经久不息,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东方的一颗闪耀的明珠。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因有如此深沉而又悠久的文化感到自豪,同时也应因有如此先进文化的指导而感到自信。千年来的文化浸染,是中华民族自信之源泉,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是深刻的,同时也是长远的,如同积水成渊一般,这是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形”;有形则必有“势”,文化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正如“积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4这也是文化自信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关键一环被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发展大战略的进一步推广与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精神的寄托在于文化,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同样关系着国运和民心。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应用于人民对于文化自信的现实实践活动之中,以达到文化战略上的推进与统一,方可达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5的效果,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上升到新的高度,也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注释:

1.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2.许青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渊源与现实路径【J】.求索,2009

3.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4.骈宇骞等译注.武经七书【M】.中华书局,2007:26

5. 骈宇骞等译注.武经七书【M】.中华书局,2007:22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释注【M】.中华书局,2016.7

[2]骈宇骞等释注.武经七书【M】.中华书局,2007.7

[3]姜义华.中国传统文化: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N】.文汇报,2017-08-13(007)

[4]谢颖.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时代课题【N】.人民政协报,2017-07-31(009)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