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下如何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09-10 08:26闫伟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摘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体育教育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处于弱化状态,本文从体育教育者德育观念、体育课教学及体育训练路径、校园文化建设、榜样引领作用等几个方面探究了体育教育下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促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与践行。

一、体育教育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意义

(一)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德育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良好基础。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课和体育训练,内容多,范围广,各项教学内容都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

青少年体育教育可以通过相关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武术传统体育项目等);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 ;培养组织纪律性、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习惯(体育规则);培育勇敢拼搏、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田径类体育项目),这些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能不断形成青少年个人品质和价值追求,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体育教育的教学形式有效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内化

体育教学形式具有教、学、练;对抗、比赛的突出特点,使得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可以更加直接的发生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变说教型为参与型,灌输型为渗透型,封闭型为开放型,学习型为比赛型等,学生通过切身的实践体验,对德育内容产生深刻的认同,并不断内化,实现身心合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

(三)体育教育的优越性,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培育

体育教育在激发学生道德潜能,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等方面,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比赛场上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能产生迁移,其潜在的品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时,往往情绪高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及时教育引导学生,而体育比赛规则、体育精神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二、体育教育下青少年德育功能的现状

当前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至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体育锻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一)很多学校把体育课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特别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基本上被占用,与体育课绝缘,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又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体质差,心理素质差,调整心态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容易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心理问题。另外,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得不到更好的锻炼。

(二)应试教育体制形式下,体育教学及锻炼的目的不能很好体现,即使有中考测试项目,大多数同学也是为分数而练,并非为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强壮的体魄及积极向上的心态而锻炼。  因此不但要重视平时各项技能的学习,而且要针对各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顽强拼搏的精神。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存在着这些问题,使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处于弱化状态,德育功能得不到真正实现。具体表现在:对青少年体育教育中实施德育重视不够,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难以发挥、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意识不强,存在“重分数,轻身体”或“重身体,轻德育”的现象,学生未切实感受体育教育德育功能的熏陶,青少年对体育课认知程度不够,体育教育价值观存在功力主义倾向,使得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难以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发挥。

三、体育教育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转变观念,加强体育教学中对青少年实施德育教育重视度

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應制定和完善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培训制度。定期开展体育教育者德育培训,提高其德育能力,强化体育教育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观念,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

(二)精心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训练的全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由开始,准备,基本内容教学和结束四个环节组成。  体育教育者应做好教学设计,强化细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个青少年心灵,起到润文细无声的效果。

(三)勇于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体育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由体育技能成绩和学生德育成绩两部分构成。体育德育成绩可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如上课出勤、遵守纪律、文明礼貌、意志品质等作为评价指标,同进参照训练比赛的结果,并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四)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体育文化生态。

1.鼓励和规范青少年群体性体育活动和赛事

群体性体育活动能为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青少年团队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增强青少年集体荣誉感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全面提升整体素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良好基础。

加强裁判队伍的培训,保证比赛公平、公正的裁决,培养青少年公平竞争意识。大型体育赛事是青少年参与性最高、响应最为强烈的活动之一,学生可以作为竞技者、服务者和参观者全身心投入其中,提升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参加或观赏大型体育赛事的同时感同身受,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和教育。

2. 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发挥体育社团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功能。

体育社团基于广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而成立,具有极强凝聚力和亲和力,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供良好教育平台。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先进内容作为考察和发展其成员的重要内容,发挥体育社团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培育,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五)重视榜样引领作用,挖掘、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育界先进人物及事迹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是最为直接和接受效果最好的教育模式之一,体育明星的榜样作用对的影响则更为突出。

青少年体育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体育明星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人物和事迹,通过课堂教学、体育活动等途径,发挥其示范和导向作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中华体育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培养青少年高尚的运动情趣,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辉.打破“功利思想”树立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04)

[2]刘毅伟.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建构[J]. 教育评论. 2014(07)

[3]李瑞青.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培育路径[D].江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闫伟(1972—),男,汉族,河北黄骅人,学士,高级教练,从事青少年男子篮球体育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