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之间的纽带更加牢固。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既紧密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当今社会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析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路径,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出发,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相互融合,在全球文化一体化背景下,不断协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219-03
一、引言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石,能够充分满足大众丰富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产业支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都是发展文化产业所必须拥有的基本条件,是促进文化产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石。传统文化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民族的源泉所在。这也就体现出了文化自觉的意义,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了解其内在所蕴含的要义并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而这个新的载体——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产业结构复杂、多样,涉及行类广泛,但其发展是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融合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目前,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理论层面研究相对较少,大多直接采用实践等方式进行探究。因此,本文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进而提出推进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实现有机融合的路径。
二、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
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y)最开始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默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的,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1]。如今,文化产业是在市场化形态下文化不断发展形成的,其包含了文化产品从最初的生产、加工再到交换、消费这一系列过程。文化产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特点,不同于其他的产业。在传统文化十分受重视的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文化产业在进行与传统文化相关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与其他产业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文化产业的兴起,能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打造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文化产业在经营模式方面也具有多样性特征,最初可以通过报纸、电视以及收音机等途径进行传播,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其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制作包装成纪录片以及相关网站、电子图书等以视频或文字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再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能够有效提升文化产业的广度,特别是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组织单位、教育机构以及技艺传授群体,对由传统文化衍生出的文化产品有一定的需求,文化产品就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
文化产业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衍生物,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因此我们要积极发展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从而满足文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在文化产业中不断发掘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元素,并加以充分的利用,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要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元素相互包容的新型文化发展模式,并且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充分转化为现代文化消费产品,使文化基因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2]。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文化消费源自文化品牌的创新性和自身的底蕴以及价值,文化产品独有的魅力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在始终突显文化产业独有的文化价值。因此,通过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中迸发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二)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衍生物,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发展传统文化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如今社会时代的变迁、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传统文化看起来似乎与现今文化相差甚远,不少当代年轻人淡化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思考的意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很难开展下去。但通过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就能有效拉近当代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间隔,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文化产业不断进步,在传统文化受到大众普遍关注的同时,大众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好奇和思考,这必然会带动文化产业的兴起,促进相关衍生产品的出现。
例如春节期间十分受大众欢迎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这是一款基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类综艺节目,通过问答竞赛的形式,向观众传输中国古代诗词,其决赛收视率以及收视份额所占比重很大,并摘得当日综艺节目双网收视冠军,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中国古诗词的兴趣,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古诗词书籍的购买量和视频网站的点击率明显提升。因此,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协同并进。
(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特征
1.传统文化应作为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文化产业是一个相对较宽泛、易受到重视的一方,但传统文化并不是其中的配角,也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纽带。在两者的融合发展中,要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围绕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进行相互间的融合发展[3]。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应作为融合的载体,将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等相关工作作为核心要义,处于主导地位。文化產业的发展借助传统文化的融合而更加丰富,发展的渠道更广阔。同时传统文化借助文化产业这一载体,能够更加有效地传播自身内涵,不断传承和发扬深厚的优秀历史底蕴,从而提高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
2.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是传承与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在于传承,关键在于创新。首先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就是一个传承的问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步被人们淡忘,但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未来离不开自身积淀的历史底蕴。传统文化的本源越深,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义就越深厚,融合创新的平台就更加宽广,由此产生的融合效应也就更加突出[4]。其次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会形成一种新的传统文化产业,通过渗透、延伸、交融等方式,最终实现产业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业态。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相关联的创新方式,例如制度创新、内容创新、传播手段创新、模式创新等,形成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合力,最终实现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因此,其相互融合的本质就是传承与创新。
三、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一)发挥资源优势,创新融合平台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产业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这一丰富的资源,使用产业化的开发手段,不断挖掘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再次被世人接受以及引起人们思考,并将其发扬光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在文化传承中转化产业模式,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5]。文化产业的创新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自身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涵,我们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以及意义,构建起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的传承体系。文化的内涵在不同时期的呈现方式存在差异,要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的文化产品开发机制,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巩固传承传统文化在融合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在创新融合平台层面,如今大多年轻人的思想较为前卫,想使这类群体接受传统文化,就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使其适应当今的社会潮流,只有保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仍然能够发挥其价值与意义,才能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最终创造经济效益。例如我国经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儒家文化,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6]。而这些思想的传播方式大多为书籍、口述等,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很难使大众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但是,将儒家文化制作成为相关影视作品,或制作与其相关的综艺节目以及由此发展出儒家文化的衍生品,创新两者之间的融合平台,这样既能创造经济效益,也能有效传播和继承儒家文化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依托融合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这样能够借鉴吸收不同种类的文化资源,从而拓展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路径。
(二)树立文化自信,促进融合发展
随着如今社会变得愈加开放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上国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各国不同文化相互交融。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十分显著,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如今一些年轻人喜爱甚至推崇西方文化,摒弃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这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带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思考,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例如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元素的迪士尼经典影视作品《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一经推出,在国内就受到了大量粉丝的热烈追捧,在国外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力量之强大,通过影视作品能够对大众产生极大的冲击。当那些摒弃传统文化的人在西方文化中发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时,必然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冲击力,促使他们了解以及认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义,树立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自信,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有效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促进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技术水准
宣传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可以从宣传层面入手,推动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宣传工作,许多拥有地域特征的传统文化往往难以被其他地区环境的人们熟知,而有些传统文化虽然是人们熟知的,但多数人只了解其表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要义并不熟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我国传统文化系统的庞杂性。例如在我国各朝各代均有独特的陶瓷产品,如最为著名的唐三彩,但大多数人只了解这一产品的名字,而对其背后具有的丰富内涵不是很了解,有时一些瓷器收藏者想要入手喜爱的物品,最终到手的却是赝品。
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加大对传统文化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有效的宣传手段使人们了解相关的文化产业,通过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知能力,从而推动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7]。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提高相应的产业制作技术水平,文化产业的技术水平可以说决定其文化产品的质量,也决定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如今,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盲目效仿西方国家文化产业模式的现象尤为严重,并且产品的种类单一,这样很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甚至造成人们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厌恶或反感。在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应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短视频、H5、VR等新兴媒介技术的出现,能够有效提高相关产品的制作水平。中央电视台出品的《舌尖上的中国》、由哔哩哔哩网站和旗帜传媒联合出品的《人生一串》就是很好的典型案例,通过专业团队精良的策划和极高的制作水准,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美食文化内涵,讲述我国不同地区所拥有的各类美食,并将我国众多地区差异化、多样化的美食文化呈现给观众,为大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以及味觉上的荧屏盛宴。这些纪录片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点击量逐日增多,由此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四)深化体制改革,拓展融合路径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变迁,原有的文化体制大多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8]。与此同时,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具体的改革方式,首先是应当结合时代特征,遵循当今社会的发展规律,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体制。其次应着眼于人民的基础生活需求,不断创新,制定相关的文化制度,使相关部门有效运作起来,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最后在改革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相关传统文化的质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必然是优秀的、有内在核心价值的、富有正能量的传统文化。由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能够在当今社会中引起一定的反响,使广大民众在接触文化产业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结语
本文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以及融合路径进行了探究。文化产业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并加以整合,提高我国文化在国际文化环境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有一定的必要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研究相关理论和融合路径。文化产业应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和创新性的转化,与当今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不断融入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雁飞.广告批判研究的三个“社会”概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06):262-263.
[2] 鲍明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文教资料,2019(30):69-70.
[3] 吴利华,张宗扬,顾金亮.中国文化产业的特性及产业链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视角[J].软科学,2011,25(12):29-32.
[4] 王执中.非遗如何进行融合发展[J].经济,2017(18):108-109.
[5] 王蔚.形者神质,和谐共生——试析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J].东岳论丛,2006(03):81-83.
[6] 李尚.论传统优秀儒家文化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7(06):74-76+89.
[7] 周能寿.浅析文化产业在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中的载体优势[J].教育教學论坛,2010(21):7-8.
[8] 刘泽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及其发展对策[J].传媒论坛,2018,1(12):60+63.
作者简介:刘恪铭(1997—),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媒介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