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新 张建芬 张娜 何海蓉 刘树芳 马冠生
摘 要:目的:了解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知信行情况,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后期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3月在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抽取调查对象共718名,利用自身设计问卷对大学生營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718份,回收有效问卷715份,完成率为99.6%。调查对象年龄为19.3±1.3岁。调查对象对蛋白质、钙、铁含量丰富的食物知晓率分别为88.5%、74.7%、89.9%。分别有99.0%、99.0%、96.2%的调查对象认为,营养对健康重要、愿意改变饮食习惯、对营养知识感兴趣。在理想获得营养知识途径中,网络是调查对象第一选择(62.5%),其次为校园宣传/课堂教学(49.8%)。在日常饮食行为上,过去1周内每天吃蔬菜、水果、牛奶及奶制品、蛋类、豆类、饮料类比例分别为62.4%、26.7%、27.6%、37.9%、21.3%、7.4%;过去1周内几乎不吃蔬菜、水果、牛奶及奶制品、蛋类、鱼虾等水产品、豆类比例分别为2.2%、7.6%、13.7%、9.4%、79.2%、16.6%。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及不同专业学生在不同食物每周进食次数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掌握较好,态度较好,但饮食行为不合理,需开展相关健康宣教,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健康
丰富的营养知识、良好的营养态度和健康的饮食行为是改善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必要条件[1-3]。本研究通过调查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可为后期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7年3月在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中,采用简单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18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健康成年大学生,年龄在18~23岁之间。排除标准:患口腔、内分泌、肾脏、胃肠道、代谢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病,年龄<18岁或>23岁者。最终完成调查人数为715名,完成率为99.6%,其中包括男生254名(35.5%)、女生461名(64.5%)。本调查通过了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批号:IRB00001052-16071),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征求营养学专家的建议,利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共包括28项,包括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指导、监督调查对象完成问卷填写。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呈正态分布,采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统计描述主要是百分比,对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调查对象之间的差异的统计方法为χ2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9.3±1.3岁。男生、女生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身高、体重、BM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级学生在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在年龄、身高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1)。
2.2 营养知识情况
调查对象对“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是肉蛋类”的知晓率为88.5%,二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P<0.05);对“钙含量丰富食物是牛奶及奶制品”的知晓率最低,为74.7%,其中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对“铁含量丰富食物是动物肝脏、血制品”的知晓率为89.9%;对“全谷物营养特点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知晓率最高为93.0%,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
2.3 营养态度情况
调查对象中,99.9%认为饮食对健康重要;99.0%认为营养知识对健康重要,女生高于男生(P<0.05);99.0%愿意改变饮食习惯,女生高于男生(P<0.05);96.2%对营养知识感兴趣,女生高于男生(P<0.05)。不同专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3)。
2.4 获取营养知识途径
在理想获得营养知识途径时,网络是调查对象选择比例最高的途径,占比为62.5%;其次为校园宣传/课堂教学(49.8%)。不同性别比较,女生选择通过同学/朋友的比例高于男生(P<0.05),医学专业学生选择专家讲座比例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P<0.05)(表4)。
2.5 营养行为情况
调查对象在过去1周内摄入食物平均次数,每天都吃比例最高的是新鲜蔬菜(62.4%),其次是蛋类(37.9%),然后是牛奶及奶制品(27.6%)、水果(26.7%),比例最低的是鱼虾等水产品(0.8%)。调查对象每天喝饮料的比例为7.4%。不同性别调查对象进行比较,肉类、蛋类、鱼虾等水产品、水果、小吃零食等、饮料类进食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比较,蛋类、水果进食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调查对象进行比较,蛋类、豆类、菌藻类、饮料类进食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3 讨论
研究显示,饮食风险因素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15.9%,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4]。在本调查中,调查对象对蛋白质、铁含量丰富等食物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钙含量丰富食物是牛奶及奶制品的知识掌握一般,仅为74.7%,与一项在医学生中开展研究的结果一致[5]。大学生由于对此部分知识知晓率较低,有可能导致其对于牛奶及奶制品摄入量较低。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中牛奶及奶制品每天摄入量仅为43 mL[6]。因此,还需对大学生开展营养知识宣教,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本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饮食对健康重要、对营养知识感兴趣并且愿意改变饮食习惯,这与相关研究一致[7]。良好的态度有助于大学生主动学习营养知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本研究中大学生态度较好也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可行性。在理想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中,网络仍然是第一选择,其次是校园宣传/课堂教学,在今后开展营养宣教时,可选择上述学生愿意采取的方式,以提高营养宣教的有效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8]建议食物多样,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 g蔬菜,深色蔬菜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200~350 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本研究中,大学生每天都吃的食物比例最多的是蔬菜,其次是蛋类,牛奶及奶制品、水果摄入量很低,最低的为鱼虾等水产品,只有0.8%。一项日本的研究发现,与每个月不喝牛奶的男性相比,每个月饮用至少1~2次牛奶的男性全死因死亡率较低[9],因此,有必要增加大学生牛奶及奶制品的饮用次数及饮用量。一项时间长达15年的随访队列研究发现,鱼肉摄入量高可降低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10]。因此,需增加大学生鱼肉等水产品摄入量,从而促进其健康。本研究中,大学生中每天饮用饮料的比例为7.4%,与在苏州大学生中开展研究的结果类似[11]。研究显示,含糖饮料的摄入可增加人群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龋齿等疾病的患病风险[12]。
综上所述,河北某高校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掌握一般,态度较好,但其存在不合理的饮食行为,需对大学生开展健康宣教,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吕姝焱,等.洛阳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膳食结构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56-1058.
[2]杜文琪,等.青海省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及健康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8):1075-1077.
[3]Adams K M,Kohlmeier M,Zeisel S H.Nutrition education in U.S.medical schools:latest update of a national survey[J].Academic Medicine,2010,85(9):1537-1542.
[4]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 htm.
[5]张娜,等.河北某高校医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和行为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1):1030-1032.
[6]何海蓉,等.河北某高校大学生春季饮水类型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9):1308-1310、1314.
[7]邱烈峰,肖爽.河南大学生营养知信行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8):30-32、35.
[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9]Wang C,Yatsuya H,Tamakoshi K,et al.Milk drinking and mortality:findings from the 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J].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5,25(1):66-73.
[10]Hlebowicz J,Drake I,Gullberg B,et al.A high diet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malm diet and cancer cohort[J].Plos One,2013,8(8):e71095.
[11]张雪莹,等.苏州市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食物选择调查[J].中國学校卫生,2014,35(3):356-359.
[12]Yoshida Y,Simoes E J.Sugar-sweetened beverage,obesity,and type 2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policies,taxation,and programs[J].Current Diabetes Reports,2018,18(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