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琦
摘 要:随着我国全面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各种思想潮流价值观的涌入,使得当代大学生容易被功利性思想影响,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传统优秀的儒家德育思想历经了岁月沉淀,留下许多积极有为的思想,对于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仍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习借鉴儒家优秀德育思想有利于高校培养明确我国政治目标、立场坚定有为的青少年。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007-02
首先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主力力量来源,有力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有利于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理应通过对儒家传统优秀德育思想的借鉴来实现这一共同目标。最后儒家德育思想从“仁者爱人”这一基本内涵展开,强调人要修身养性,要积极的修养成为君子,主要通过启发式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仁者爱人”,“知行合一”是儒家的行为规范,这一点与当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十分契合的。尽管目前儒家德育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借鉴儒家德育思想的时候,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儒家德育思想内涵
(一)关于“仁”的德育思想
在儒家传统德育的思想中,“仁”是最高的“善”,即至高的道德原则,这一原则贯穿儒家学说的始终。樊迟有次在课上问孔子仁的含义,孔子的回答是“爱人”(《论语·颜渊》)。儒家学者们通过解释“仁者爱人”这一核心思想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方法总结:首先儒家认为应该以学习自省的方式进行德育的目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每日进行自我反省批判来总结今日哪些需要改进的,通过个人的内省原则去把握受教育主体的行为和言语是否符合道德原则,正如孔子所言“克己复礼为仁”;其次儒家德育思想方法强调启智教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换言之就是要传教和引导悟道相互结合,掌握新的途径去学习把握理论知识,这和西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方法类似,就是引出一个话题,让学者思考这个话题的前提,通过批判获得大家公认的真理。
(二)关于“知行合一”的德育思想
“知行合一”是儒家德育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要做到儒家所崇尚的君子,除了“博学于文”,还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生活中,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正如朱熹的观点“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朱子语类》卷九)。王阳明则要求人们顺着良知的指引去行动,做到知行合一,成就君子人格[1]。知,是我们道德的规范认识,行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规范行为,这是出于道德标准的要求。一方面,我们不仅仅要把理论完全输入脑海,而且要把学到的理论联系实践生活运用于生活。另一方面,儒家德育思想对于价值观要求更多的是实践,积极进取改变现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这就能清楚明白儒家更注重“行”,去实践,积极地做出来是对于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高校应该时刻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德为先。
二、儒家德育思想对高校德育的现代价值
总结儒家德育思想全部内容对于新时代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落实了立德树人这一基本原则,有助于高校坚持培养时代新人;有助于高校培养新时代能担当民族复兴的人;更有助于高校对于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改善的落脚点。
(一)儒家“仁”德育思想有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高校德育在于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核心原则,与儒家德育道德优先原则殊途同归。儒家早就有许多道德原则标准衡量受教育者行为:仁、义、礼、智等。这些传统的道德约束原则现今依旧适用,且这些原则都是当下高校对学生道德培养的精华。一方面坚持儒家德育优先原则,在中国儒家伦理思想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坚持德育优先。正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意思是要自身非常优秀了才能够治理好天下。孔子认为对于国家治理方面,内心的道德律令比刑法有更高的可塑性。其次,儒家“仁”的要求是克己复礼、严于律己,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是一种自由式的培养,大學生自主选课,自主学习,没有严格规定的高中教育式的早晚自习,这些客观条件影响了高校德育发展的步伐。高校德育在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和儒家“仁”的思想不谋而合。最后,新时代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诉求日益增进,同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大学生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儒家“仁”的思想经过长时间沉淀传承,已然与新时代同步,是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前提。
(二)儒家“知行合一”思想有助于高校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儒家德育思想的理想目标是成为“圣人”“君子”,而这些“君子”“圣人”的核心价值观和我国对高校提出的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价值一致。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高校学生应该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伟理想,也要有为理想而拼搏的顽强意志,只有这样才不辜负“士”之名。现今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培养时代新人,首先要借鉴儒家德育思想关于修身为己、知行合一这一原则。不仅仅因为它很好体现了高校对于受教育者的现实要求,更是受教育者实现立德树人这一道德要求的最首要的要素,是自己的素质能力过关。其次是通过儒家德育思想知行合一原则,我们了解德有没有立起来,主要看实践。正如孔子所说:“听其言而观其行。”不仅仅要看这个人怎么说的,更要看这个人是怎么做的。
三、儒家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儒家德育思想的研究对把握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的路径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我们应该提取儒家德育思想的精华和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观点相结合而提出新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需要强调知道与行道相统一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儒家德育思想一直是以处世哲学为人所推崇,儒家所关注的问题也都与现实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也使得儒家思想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流传至今。儒家大部分德育精华都是以警示格言流传,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是让人首先有价值认同感。一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教师需要先提出理论性的知识点,对于比较难理解的需要加强生活体验,就比如在介绍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中国梦”这一个关键词。
第一,先给受教者一个定义,它是关于我们国家的整个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个人的梦想。
第二,上升到抽象的梦想提出关键词,站在国家角度我们现在要实现民族复兴,最后就是带领受教者去体验生活中的“中国梦”,用周边生活环境改善等这些例子来验证这个词的定义、特征、属性。对于输入式理论这是最有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也很好地给了学生以实践式的方法去领悟。另一方面而言,儒家德育思想核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现实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也是现实的价值观传递,这两者之间有相同点就可以共同用生活体验式方法去实现。儒家德育思想精华理论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结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是最完美的诠释。
(二)知道与行道相结合
儒家德育思想一直是把道德的教化作为核心原则去实践为人的基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学生们的意识形态培养以达到约束行为准则的目的,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虽然无法从行为上要求每个人,但是内心的律令更让人敬畏。比如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学生的行为必须要受到法律束缚,但是价值观念这种意识形态是无法控制的。只有通过高校专业系统的传输道德价值规范观念,才能够培养出对国家、社会、民族来说更加优秀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儒家德育思想在道德培养中强调的修身养性对于当代学生有一定的规范理性认知的能力。现今部分高校学生受西方思想入侵影响,对于物质的崇拜以及功利的思想较为严重,而此时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输修身养性、内化于心等优秀的儒家德育思想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比如各高校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儒家德育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建立强大的自我管控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儒家德育思想强调“知行合一”的原则,这一原则对于当下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是一个有效途径。正如王阳明说:“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做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传习录》)
四、结语
儒家的优秀德育仁学出发点,不论是“知行合一”或是“修身为本”都能够完全运用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概念。一方面高校道德教育理念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道与行道统一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儒家的优秀德育思想方法也需要和高校道德规范要求相结合才会产生创新的理论成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现今高校德育需要各部门给予更多关注,以提高我国大学生对于道德价值观维护的自觉度。回顧整理优秀的儒家德育思想的学说,其对于消除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盲区、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品质修养、加强高校学生道德价值判断能力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翟明女.儒家知行观及其对高校立德树人的借鉴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5):134-137.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