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朋友小范围相聚,聊起公众对贪腐的心态,一位在985大学研究政治学的博士说了一句话:“生活中某些人非常懂得变通,他们无事时骂贪官,有事时盼贪官。”众人有些愕然,博士没有多加解释,而是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博士的一位本科同学平时对腐败深恶痛绝,甚至主张抓到贪官,不分贪腐金额大小,都像朱元璋时代“剥皮揎草”,说到激动处,额上青筋毕露,眼睛睁得像卵石一样。某次,这位同学的小儿子报考博士所在大学,离投档线差了3分,同学一次次给博士打电话,问他有无办法运作一下,送个八万十万,他都能承受。博士觉得很奇怪,问了同学一句:“你不是非常痛恨腐败吗?现在怎么想到给人送钱了?”同学回答:“这是两回事!大学的投档线摆在那里,不送钱,谁愿意给我办事?”此事后来当然没有弄成,但同学的奇葩思维却让博士感慨良多。
只在抽象的层面讨论,很少有人不反感官员的贪腐。谁都明白贪腐将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它破坏起码的公正公平。某种让人羡慕的工作或荣誉,我们本来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获取,主事者收受他人贿赂,结果,有能力的得不到,搞歪门邪道的却如愿以偿。比如它败坏社会风气。如以汗水换取报酬,本是社会公理。但有人通过公权使自己锦衣玉食,其他掌握权力的人就可能学样,官风一变坏,老百姓的生活必然痛苦。比如它严重拖累国家、民族前行的脚步。一个政治区域的发展,首先必须依赖经济上的繁荣,经济繁荣需要经营实体和民众的大力参与,贪腐行为会加大企业经营成本,也会极大削弱民众献身公共事务的热情。
只是,贪腐行为一旦跟个人利益纠缠在一起,当事人对它的态度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就像博士同学这样,无事时骂贪官,有事时盼贪官。还有一些贪官以及他们的部分亲属,也希望社会是混浊贪腐的。这些人知道:社会非常清廉,每个人做事都按政策、法律来,权力就很难顺风顺水地与个人利益勾兑,他们想通过自己或亲属的职位捞取香车宝马的期望便会落空,做官也就缺少了他们看重的“价值”。有个贪官不是说过这样的话吗——“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始终厌恶、鄙夷贪腐的,是社会上的正义之士。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劝人向廉的格言,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志不可无,傲不可有,财不可贪,欲不可纵”“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正义之士觉得,官员只有自守本分,两袖清风,官民之间才有基本的信任,社会才有真正的活力。无事骂贪官,有事盼贪官的,是见风使舵、自私自利之徒。此类人看待事情,不是从整体、全局出发,也没有真正的是非,而是一切围绕个人利益打转转:某件事对我有利就是好的,对我不利就不好。自己不需要找人办事时,他们似乎是反腐败的“群众基础”;一旦需要辦点什么事,他们则成为贪腐行为的帮凶。
讲到反腐,一些人往往只关注官员个人道德和对权力的社会制约。其实,除了在上述两方面使劲,我们还得大力铲除为一己之私“盼贪官”“求贪官”的文化土壤,这方面也做足了功课,贪官才不会“野火烧不尽,‘贿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