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维江
摘要: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自主思考与自主观察中获取知识,且能自主判断与分析学习结果。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主要的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初中生性格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知识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182
引言
对初中这个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大多数的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实际上,在学生能否在自主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师是缺乏正确引导的,或者说是没有过多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未来在对初中英语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时,教师先就要在自主学习上有所改变,让教育的改革步伐与关注点在这方面有更深层的改变。另外,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与理念上也要做出有益的变化,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所进步。
一、预留自主探索空间,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学生为本,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在上课的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和理解,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请教教师或自习的同学,如果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意识到良好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通过预留自主探索空间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乐意学习英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使学生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保证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开展。如果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方法存在问题,那么初中英语教师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提高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对教师来说,兴趣是其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这样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体验与情绪,对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灵活应用多种途径,如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展示精美的课件、播放英文歌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发掘英语学科的趣味性,通过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比如说以学习“Howwasyourschooltrip?”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schooltrip,之后将学生按照字母A到Z排序。与此同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思考上一次班级活动中自己的表现。紧接着按照抽签的方式抽取1名学生,让其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交友活动中的几个活动,这名同学回答的最后一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则是下一个要回答学生的序号。这个过程中结合了游戏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轻松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三、调整评价方式
传统的以一次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向学生呈现出自身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缺乏清晰的目标,降低了自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调整评价方式,将自学能力纳入到评价考核中,提高学生对自学的重视程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成绩的基础上对每个同学的自学情况进行考评,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同时也需要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多维度的向学生呈现出自身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传统的学期或半学期制的考核周期过长,不能准确反应学生的情况,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周期,保证评价内容、方向的准确性,进一步清晰学生的自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够提供有力的条件,从而深入优化学生的英语成绩,增强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有所改变的。它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是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记住这样的观點。教师应当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与接纳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宽容的态度接纳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有帮助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尝试,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能有所进步,真正自主地学习英语,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教师也应当适当采用,并将其与现在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其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培养,从而提升初中生在英语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洁.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2020(21):108-109.
[2]刘博.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62.
[3]张晓丽.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