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平
摘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承载丰富的地理信息,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很多的地理现象都可以借助地图表现出来,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要想学生学好地理,必须加强学生对地图理解能力的培养,能看图背文,读图解题。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好不好,与灵活运用地图有关,而老师教的效果好不好,与老师灵活运用地图关系更大,教与学都离不开地图,掌握不了地图,也就学不好地理,因此,要让学生学会画地图,读地图,说地图、填地图、运用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
关键词:画;读;说;填;地图;运用
一、手把手教学生绘画地图
地图,它是学习地理知识必不可少的、更是反映地理事物最直接的工具,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绘画地图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把较为复杂的地理事物,绘成简略的地图,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画一幅学校平面图,如果老师在讲台上只讲不画,学生也只听不动手,我想,下了课后学生就会忘了。但是,老师要想让学生掌握学校平面图的画法,就必须让学生亲手绘画。首先是比例尺的选择,当所画地图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内容越简单,因此,画一幅学校地图,就要选用大比例尺;画一幅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就要选用小比例尺。其次是方向的确定,要想画地图必须先确定方向,通常是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一步可以确定出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当比例尺与方向都确定之后,再在地图上标出图例与注记,这样一幅完整的地图就完成了。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地图的方向如何确定、比例尺大小如何选择、图例与注记如何识别。因此,老师只要在旁边作指导就可以了,当学生把图画好了,地图的几个要素也基本掌握了,因此,老师多说不如多引导,把说与做交给学生,让画图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做,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更好的学到了知识。
二、仔细认真地阅读地图
地图所反映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很多东西是学生不懂的,而且图中颜色、符号、注记也是多样的,很复杂难懂,这就要老师教给识别地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来确认各类地理事物,把它们的相对位置、方向、范围等搞清楚。当然读懂地图不仅要能看出地图表面的东西,而且还要能看出隐藏在地图里面的知识。
例如:学习北京
通过仔细阅读北京地形图,就知道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再进一步分析地图,更知道,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北京的河流受也地形的影响,自西北向东南流,注入渤海,因此,通过地图我们就可以完全了解到北京的自然环境的特征,对学习北京这一节知识就轻而易举了。
再如:学习亚洲
通过仔细阅读地图,可知亚洲的主要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与欧洲连为一体,进一步归纳出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这样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就容易多了。
三、先观后说地图的各种要素
为了使大多的学生真正学会“图文结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说读地图的训练。让学生把相关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图像,从而做到“看图说话”。让学生边指图、边讲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学到了知识。
例如:说出一幅等高地形图的各个部分
要想很好的识别等高地形图的各个部分,就要求学生的头脑里有各个部位的轮廓图。如:判断地势高低时,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判断坡度大小时,等高线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的地方坡度缓、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悬崖;根据等高线分布形状判断地形类型时,山顶: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高处;盆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增大;这样通过比较分析,就可说出一幅等高地形图的各个部分。
四、构建空间思维,填好地图
填充地图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是在分析地图、读懂地图的基础上,对学生學习的一种检测训练。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地图,在填充地图时,都先让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原地图,注意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关联,然后在头脑中构建地图的大体轮廓,做到心中有数,再准确下笔。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本地理填充图册,可以利用各小组互相检测的方式来填图,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地图的认知能力。
五、综合运用地图学地理知识
要想让地图在地理学习中发挥作用,必须将地图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地理知识。
例如:讲述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时,采用先绘后说的方式进行,先绘出非洲的轮廓图,然后从中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开始,依次向南、向北两方边绘边讲,使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有序更替,使各气候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的规律一目了然,这样边绘边讲,使“哑图”变成了“活图”、由静态变成了动态,做到了视听结合,掌握了地理知识。
再如:在中国地形特征这节课中,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图,之后在其中的相应位置画出作为一、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再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画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由于边绘边讲,学生对我国的地形分布特征就很易于掌握了。
要想让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发挥作用,必须将地图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行,学生既容易接受理解,又能够牢固记忆,在教学上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地图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应用广泛。它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概念。因此,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有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活跃课堂气氛,既便于教,也利于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
[2]王永《黑板略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