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香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意识到借助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在教学中积极实践,将传统文化融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三观正确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世界文化多样化和传播科技突飞猛进的当前形势下,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模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结构都构成较大的冲击。在青少年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单纯追求西方文化,忽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等。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迫在眉睫。而语文学科具有传播传统文化的特殊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90
引言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使其形成正确三观。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教师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的创新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认识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认识传统文化,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同时强化语文素养能力。为此,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首先,传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历史演变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体现,而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导致学生树立的是为考试而学习的错误观念,不仅无法达到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而且会影响学生健康学习心态的建立。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学习,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最后,落实时代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心,增强文化自信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部门在中初中的语文教材中加入了相关内容,并提出了具体改革方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应内容进行延伸,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认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我们应当积极落实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深入语文教材资源探究,渗透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教材的有效运用,关系到学习质量、教学质量。那么,为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例如,《论语十二章》的文章内容涉及“忠、礼、智、信、义、仁”等方面,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得学生成为有智、有才、有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儒家文化,也可以为其开展“走进国学经典,认识民族经典文化”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经典文化的故事。依据教材内容,学生针对孔子有关思想、观点进行信息搜集,整理成报告,并开展交流活动会,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充分认识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教材为载体,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忠、礼、智、信、义、仁等,在教材资源拓展和探究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
(二)结合生活化情景渗透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如果老师会时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听讲的注意力,同时也就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亦是如此,很多传统文化在学生看来距离他们的生活过于遥远,学生没有兴趣去了解那些生活以外的知识文化,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于一些远离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也不能深入理解。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灯笼》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课件,包含了我国多种与灯笼有关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猜灯谜、放河灯,还有婚嫁迎亲队伍中高挂的大红灯笼,寓意着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等等,并将每一习俗的由来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另外会把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一些特有的有关灯笼的习俗也会单独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也积极地分享自己印象当中与灯笼有关的节日和习俗都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了学生之中。
(三)建立经典文化资源平台的
中華传统文化贯穿上下千年历史,且不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仅《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多达4.9万首,因此学习古诗文必然要有所选择。这充分说明我们有必要建立经典文化资源平台,方便学生学习古诗文。一是平台的选择与建立,可通过微信、论坛等途径建立资源通道,供学生选择诗文作品,也可建立官方网站,赋予每位学生管理权,供其上传学习资源,为学生积累丰富优质的古诗文提供条件。
二是平台资源的建设机制,教师可逐周、逐月给出诗文主要选题或方向,如逢春夏秋冬四季或节庆时给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日积一篇高质量诗文,教师周选后让学生择时上传,如此也可培养学生积累古诗文的良好习惯。三是平台资源的选择原则,要坚持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篇目,进行同作者、同题材诗文的拓展;要坚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实际,初中阶段多积累诗词曲;要坚持选择主题积极向上、哲理性强的古诗文,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领略诗文风采,又得到正向的情感引导。四是评价保障机制,即将学生日常诗文搜集情况纳入学期综合评价中,以引导学生有质量地学习,培养并提升其传统文化涵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必要的,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有效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合到其中,并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学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学方略具有针对性,以此让生吸取优良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此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宁德松.初中古诗文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吴丽.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9.
[3]叶家政.谈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9(09):116.
[4]雷志莲.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55-56.
[5]谢家慧.传统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8(06):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