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洋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也将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何扭转师生间的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成为了数学教师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导学互动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课堂提问、情景模拟等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进而促使学生良好的完成教学三维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从当下初中数学课堂的现状出发,总结出了实现导学互动在其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關键词:导学互动;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初中数学是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基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当中,由于教学手段传统,不仅使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大,教师无法有效得到学生的反馈,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出疑惑,存在“启而不发”的现象,整体教学效率并不理想,而通过采用课堂导学、交互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就能很好的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教师引导、课堂探究,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打造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现状
当下多数初中仍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未深刻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程模式倾向于模式化和程序化,更加注重公式的灌注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致低迷,师生互动较少,课堂氛围低迷,学生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学生心理特点原因,初中数学课堂趋于沉默,学生在心理上的封闭性较强,但是内心却又丰富多样,只是学生受到沉闷的课堂气氛所感染,不会将内心的想法表露出来,这也是当下各个课堂的普遍现象之一。要想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实现“导学互动”,就需要大量的交流和沟通,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公式传递、习题讲解,不仅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遭到限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通常利用课件进行章节讲解,将该章节的重点知识讲解完全之后,再讲解一些课后习题基本就完成教学内容,然后布置一些课后习题让学生自行解决,这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更多的依赖于“教师主导”,师生之间基本处于“零交流”或者“少交流”状态,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水平难以提升。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建活跃课堂氛围
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普遍低迷、师生交流较少的情况,笔者将多媒体这一充满现代感的教学方式引入数学课堂,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的课程积极性,通过在课堂上播放数学教学视频或者幻灯片课件的方式,将学生全身心带入到课堂中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轻易创建出这样数学交流环境,极大的拉近了学生和教师间的距离,学生存在疑问能立即向教师询问,教师也能当场作出回答,两者通过多媒体这一介质相互沟通,互动效果显著提升。
2.开展趣味性、互动性教学活动
就笔者的课堂经验来看,实现导学互动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任何教学从来都是具有双向性的,如果仍是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中,教师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唯一的演讲者,学生也只为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毫无吸引力,甚至还会感到厌烦,在初中生普遍自制力较差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通过教学和课堂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和教师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极大的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性。当下较为流行的教学手段包括任务型和情景式教学,在不同教学情景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起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比如在完全平方式(a+b)2=a2+2ab+b2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两个类似的题目,然后让两组学生用抽签的方法,让被选中的学生轮流回答,最后用学生解答的正确率来决定哪一组学生获胜,如果两组学生出现打平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题速度来评判获胜方,用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来作为胜利方的奖品,以此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情景当中去,并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尽管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老师起到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缺乏老师的正确引导,将会让学习效果直线下降,所以在“导学互动”中,要突出“导学”二字,老师要时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情况,不能让他们偏离主题。例在“圆”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是提出问题,“同学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了解呢?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学生就会自觉地在草稿纸上画出线段和射线,但是肯定会有同学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正,学生们在得到老师的提示之后,肯定会自行的检查一遍,最后在老师的侧敲旁击之下,学生就会不知不觉探究出正确答案。
4.充分利用提问艺术,构建出互动探究课堂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的衔接性和关联性,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全面分析和比较,高效的获得一些和该知识内容相近的知识。通过让学生对公式、定理类别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此外,“对话式”课堂同样是“导学互动”的关键内容,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讨论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比如设计一个较为开放性的课堂论题,这种开放性且具有较大争论性的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讨论,这个时候再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事物,发散学生的思辨能力。
5.教师合理进行分层课堂设计
分层课堂教学也是“导学互动”的有效手段,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需求、智力水平、潜在学习能力再结合课标要求对每一堂数学课程练习内容进行严谨的划分和细化设计,通常而言,教师可以将课堂练习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属于基础内容,其重心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公式的运用,达到课程标注教学目标。B类属于拓展内容,教师通过添加一些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实现学生的思维拓展,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超出课程标注要求。而C类则倾向于自主探究,这类主要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开展自主性、探究性练习。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课程主题为一元一次方程运算,要求学生根据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档次:A类为按照合并同类型与移项的步骤进行按部就班进行运算。B类为拓展,即超出课堂教学的范畴,教材只是起到参考作用,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或者自主查阅资料延伸到方程的其他解法,教师作为指导或者辅助作用。而C类则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思维,独立完成综合性较强的基于实际问题的一元一次方程,并灵活的运用解题规律,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进行划分:基础不好的学生选择A类,基础中等的学生选择B类,数学水平较高和学习能力较强的选择C类。
三、总结
综上,当下初中数学课堂还存在整体课堂气氛低迷、教师占据绝对教学主体等问题,亟待教师采取“导学互动”和“分层教学”等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升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加强导学互动为关键点,打造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秦一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36):147.
[2]李晓岩.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0(16):103.
[3]王美丽.“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