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钱娟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形式,直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心理与情绪上的课间过渡,进而导致学生很难快速融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单调的数学导入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生动、趣味的导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期待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導入;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能够带来学生欢乐、勾起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能够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吸收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导入教学技巧,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带给学生新鲜的体验,从而成功地将学生在下课时间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问题导入,勾起学生好奇心
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的心脏,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导火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然后在一问一答中形成师生互动,最终顺利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以探索的学习状态走进本节课。与此同时,导入环节的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最后一个问题中想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问题难度需要适中,避免学生出现“望其项背”的状况。
例如,教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首先选中一名A学生作为中心点,然后B、C、D、E学生分别在A学生的前后左右。然后教师向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道B在A哪边吗?”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回答:“在前边。”紧接着教师再问:“那么A的后面是哪一位学生呢?”学生回答:“C学生。”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问题,也很容易形成师生的问答互动。此时教师再向学生提问:“除了前后左右,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方位词吗?”此时有学生回答:“东南西北”,教师给予肯定与赞许,但是教师很快发现学生只知道东南西北名词,但是却分不清方向,便向学生说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确定东南西北的位置。”最终在一连串的问题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故事导入,引出正文内容
小学生对童话故事充满兴趣,被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向往其充满趣味、唯美的生活,为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讲解一个简短的故事,并在故事中包含本节课的相关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内容。例如,数学名人成千上万,他们都有值得学生学习的品质,也经历过精彩的人生,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名人效应,吸引学生学习目光,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再比如,教师对语言故事进行改编,让内容生动有趣,在结尾设置悬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课堂开始之前,为学生介绍了一位数学家:“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人,它著名成就便是圆周率的计算,在π的取值上探究出小数点后六位,为我们现在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家只需要套用一个公式便可以求出圆的周长与面积,大家想知道这个公式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通过介绍数学家,让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课堂,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推动学生不断地探索数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目光
在现代化教育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熟练,不仅能够用它展示精美课件,同时也可以播放丰富多样的视频,图像、音频等,为学生学习带来更为新颖的体验。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动画视频,创设趣味化情境,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该把握时间长短,根据学生状态随时进行引导,将学生思维逐渐引到教材中。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为提前在网络上找了一段游乐场的视频,既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目光,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从心理上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当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定个画面,向学生询问:“大家可以找到画面中的平移运动有哪些吗?”大家纷纷回答:“轨道小火车、碰碰车……”此时教师让学生看摩天轮,并问学生:“大家知道摩天轮是怎样运动的吗?”学生:“绕一个点在不停地转动。”教师:“回答得非常正确,我们在数学中称之为旋转,现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到底什么是旋转吧~”信息技术与问题有效结合,既能够为学生带来视觉享受,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是导入环节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善于应用,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四、游戏导入,激发参与兴趣
游戏对于年龄尚小且有着活泼好动天性的小学生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因而依托游戏进行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小学生本身在课间活动中都会参与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而利用游戏导入新课知识,能够实现课间活动与课上教学之间的衔接,使学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中。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设置趣味游戏的形式来导入新课知识,引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关注和参与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例如,以《除法》中“分草莓”这课内容为例,本课主要介绍并讲解了与有余数的除法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给学生设置“猜颜色”的游戏,即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标有序号且颜色呈一定顺序排列的小球图片,教师可以先任意说出1到50(小球序号)中的任意数字,之后让学生在没有看图片的情况下说出小球的颜色。对于一部分预习过新课知识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思考很快说出答案。此时,教师也可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数字,并在学生说出数字之后迅速将对应小球的颜色说出来。这种形式的活动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缘由和奥妙到底究竟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借助游戏进行导入设计,在课堂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良好玩乐氛围的感染下产生自主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畅、高效地进展下去。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更加注重趣味性、引导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包含各种教学智慧,值得教师进行探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未来希望小学数学教师能够立足教材内容,根本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创编出更多新颖、趣味的导入方式,使学生的大脑能够进行有效思考,并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顺利地引出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索。
参考文献:
[1]何贵林.如何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技巧的作用核心探究[J].才智,2020(16):149.
[2]王洪宝.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J].华夏教师,2020(0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