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来
摘要:情境化的教学手段是一种能够将知识通过情境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的创设也不是随意进行的,教师们需要结合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创设,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高中数学学科知识具有复杂性和困难性的特点,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能够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印象,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并且灵活地将情境与教学联系到一起。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232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感兴趣的点也发生了改变,如何才能够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激趣方法,也是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们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当高中数学教师将情境法引入课堂以后,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效率逐步升高,可以投入各种情境中参与讨论与探究。与此同时,在情境中,高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凸显,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也会随之提升与增强。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有的人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知识,有的人却没办法体会到生活中的知识性特点。生活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生活与教学建立联系的教学方法或者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也能够体会到知识与生活间的巧妙联系。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关系紧密的学科,当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展开教学活动时,学生们可以与自身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会随之升高,进而逐步掌握够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学生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一上课先将海上日出升起来和降落的视频播放出来,鼓励学生说出太阳与地平线间存在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并做图将相交、远离、重合等词语回答出来。紧接着,教师将轮船返程途中遭遇台风的预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不改变航线的情况下,轮船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学生很快将前面提到的了位置关系与台风和轮船的关系表述出来,并且想要通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答题目。当学生自主分析出圆与直线有无共同点是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重点时,教师由此展开教学活动,并引导他们继续思考“多圆上一点可以作几条切线”、“过圆外一点可以作几条切线”、“过圆内一点可以作几条切线”、“如何求直线与圆的交点”、“如何求直线与圆的相交弦的长”等问题,以此激发其学习热情。在生活情境的辅助下,学生们进入课堂的速度很快,也能够展开积极展开思考投入课堂学习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升,获取知识的效率也比之前提升很多。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之前,很多教师为了帮助应对考试,在课堂中最喜欢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认为教的多留下的肯定也会很多,进而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死”学习的状况。新时期,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新理念不符,逐渐退出教育舞台,教师们一直在探究新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进入情境并主动思考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实现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赢得了教师们高度认可。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并应用问题情境将新知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们高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函数与方程”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一上课便直接将问题“2x-1=0与y=2x-1两个数学关系式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方程2x-1=0的根与y=2x-1的图象有什么关系”、“我们如何对方程f(x)=0的根与函数y=f(x)的图象的关系作进一步解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一出,学生们便结合已有的知识点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由此引出“函数的零点”。紧接着,教师将问题进行升级,鼓励学生观察“x2-2x-3=0与y=x2-2x-3”、“x2-2x+1=0与y=x2-2x+1”、“x2-2x+3=0与y=x2-2x+3”等一元二次方程与对应的二次函数,并继续思考“三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分别是什么”、“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对应的热刺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有什么关系”、“函数有零可以等价为哪些说法”。在问题情境下,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表个人意见,也可以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实现良好互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效率明显提升,为其掌握函数与方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思维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思维的锻炼与培养和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同样重要,是促進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有效方法或者手段。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情境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手段联系到一起,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融入探究情境中,并通过探究活动获取数学知识点。在探究情境中,学生们的思维也会得到锻炼与提升,为指导他们高效地获取和应用数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一上课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并引出直线的方程以及方程的直线概念。随后,教师将已知条件“P1(x1,y1)”和斜率k提供出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出直线的方程。很多学生想到了方程以及斜率的求解方法,很快设出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y),并另外一点联立后求出了直线的斜率,再经过式子的转化得出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在探究过后,当教师随意将某一直线上一点以及斜率或者倾斜角告知学生后,他们能够快速求解出直线的方程。在探究式教学情境中,学生们直接主宰着课堂,他们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速度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进度。此外,在探究情境中,除了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得到实现以外,学生们的方程思想也随之形成,思维水平也顺势提升,为其后续学习其他类型的求解直线方程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一言以蔽之,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数学内容创设出生活、问题、探究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真正实现其课堂主体地位,促使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热情以及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帅.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 考试周刊, 2017, 000(092):107-107.
[2]邸全凯.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 新课程(下),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