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芬
教育何为?校长何为?
如果把教育看成一件“事情”,校长是一个“人物”,那么,使“事”和“人”产生密切联系的“地”即场所,那就是学校,“何为”即什么样的教育实践。最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引发了我对“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的思考。书中所讲的“学习中心”,颠覆了当前学校教育模式,开始我有些怀疑它对儿童成长是否可行?会不会因为儿童的不自觉而误了生命成长发展期?可读着读着,内心对“学习中心”这样一个平等、自由、灵活的学习空间充满向往。但是,在当前教育模式不可能全部丢掉重来的现实环境下,学校何为?我想,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学生成长的生命场,这是学校的责任与使命。
一、要对学校清晰定位,洞悉优劣势,做到扬长避短。
每一所学校的背景都不同,生源来自什么社会阶层?学校所在什么社会环境?师资水平如何?有哪些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关联种种,不一而足。但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成为学校发展升级的关键。校长要对学校清晰定位,做好分析,扬长避短。
农村学校,教育对象都是农民的孩子、民工的孩子,教师非常年轻。学校优劣势非常明显,劣势如教育资源缺乏,在农村,除了学校,很难找到第二个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场所;教育力量薄弱,教师缺乏经验,家长对学校的支持不够,学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教育合力……但,即使是最贫瘠的地方,也能开出希望之花。农村学校的优势也很突出:教师年轻,学习愿望强烈,教学热情容易激发;家长对学校的干涉较少……这些现状决定了学校发展的起点。基于这些优劣势,学校明确: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生命场,既关注学生的成长,也关注教师的发展,条件允许时还要关注学生家长素质的提高。
二、优化办学行为,让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力量。
教育的改变,学校的崛起,首先要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年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续力量,关乎学校的前途命运。在沿海校区,90后教师占60%以上,学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教师的培养,平时除了“阅读经典”“走出去”“请进来”等,学校还特别研究和推广本校优秀教师的教学与管理经验,以“身边人”为榜样让年轻教师迅速站稳教坛。前两年,学校每学期开展“班主任论坛”,针对教师在学生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本校的李霞老师有着成功的班级管理经验,她带的每一届学生都有着“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认真与自觉,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就是刚接手的所谓“纪律差班”,在她的管理下,一个星期时间就能全面改观。李老师的班级管理是全校所有老师为之叹服的,在年轻老师心中“谜”一样的存在。李老师没有“名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但她无疑是同事和学校领导心中的“实践型名师”。学校借“班主任论坛”之机,请李老师谈管理经验,李老师谦虚而又毫无保留地和年轻教师分享她的管理方法。目前,李老师的方法在全校得到推广,取得很大的效果。
有了推广班级管理方法的经验,今年,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沿海校区在教育局领导的鼓励下,尝试着从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入,从教学“五环节”着手,制订一套提升教学质量的操作标准,要求老师按标准操作。我们借鉴区里一些名校教学管理的经验,也征求本校教学质量比较好的老师的做法,制订了《沿海校区教学规范十认真》教学行为标准。目前,这项工作还在尝试中,是否有效,有待实践去考证。
三、明确办学目标,形成共同认知,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学校要树立明确的办学目标,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我们在思考一个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時,也在探求“怎样培养人”。这些年,沿海校区十分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通过“书香滋养生命,活动助力发展,课程润泽成长”的教育教学实践,多举措为学生的生命幸福奠基。
书香滋养生命。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我们坚信“最是书香能致远”的道理,为解决农村孩子阅读量普遍低下的问题,学校把藏书室的书分发到各个班级,保证学生人手一本,学生之间、班班之间轮流阅读。因为农村孩子大部分到校比较早,学校利用这个时间,规定学生每天早晨7:40之前看课外书,值周值日老师做好巡视监督。每天清晨,孩子们有花香与书香相伴,不再吵闹与喧哗。学校还根据发展中心提供的阅读书目为学生订购图书,并组织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推进学生阅读,让阅读丰富农村孩子的精神底色,让书香滋养生命。
活动助力发展。顾明远先生的四条教育信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要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能力,学校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灵活运用知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沿海校区每年都会举办校科技文化艺术节,今年开始组织学科月活动、田径运动会,还会结合实事举办各类活动,学生参与其中,身心都得到了磨练。
课程润泽成长。学校在严格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七彩水滴,润泽童年”的校本课程,包含知识拓展类课程、体艺特长类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这些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目前依托课后服务和社团活动开展,虽存在碎片化、不成体系等问题,需要后续跟进完善,但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程过于单一的问题,为农村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满足农村孩子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另外,学校不应该是一座孤岛。几年来,沿海校区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家校互动和谐家校关系,举办家长学校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平台讲好学校的故事,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学校,认可并支持学校的办学行为,形成共同认知,朝共同的教育愿景迈进。
教育应该为学生成长做好准备,使其今后能从容面对生活各种磨炼和挑战,用正确的观念和恰当的行为去把握人生方向。我们努力探求更好的教育,让儿童在追寻幸福未来的途中也感受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