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与分组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2020-09-10 02:32:06高见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高中数学有效性

高见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高中数学教学迎来了改革和创新,由于高中阶段数学知识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在学习效率和质量上逐渐突显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数学学习能力开始出现分层现象,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所收获,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线数学老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层分组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分组教学;应用策略;有效性

1 分组分层教学运用的重要性

所谓分层分组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多方面差异进行层次划分,并按照“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学习评价等环节的分层,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

分层分组教学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下衍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分层分组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普遍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忽视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的不同带来的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导致能力强的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而能力差的学生则觉得数学知识晦涩难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长此以往很容易使能力差的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能力强的学生也无法“吃饱吃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模式正视了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是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不仅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不同侧重的教学内容和指导方法,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基础上有所收获,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1.2 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师生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无法直接反馈给老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现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给予学生更加充裕的思考和交流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分层分组合作中进行互动和交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建立起轻松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境,为构建出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 分层分组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1 关注并了解学生差异,进行科学分层、分组

(1)对学生进行科学层次划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其中A层次以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认知水平好的学生为主,通常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快速领悟知识内容,并能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B层次以学习能力较好,基础知识掌握也较扎实,认知水平一般的学生为主,这类学生在班级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通常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C层则以学习能力差、学习基础也较差,认知水平低的学生为主,这类学生通常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困生,常常无法在课上完全理解并掌握知识内容,需要老师的重点指导和帮助。数学老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不能将学生层次直接通报给学生,而要采取隐形分层,老师心中有数即可,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由于分层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

(2)在科学分层的基础上划分小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隐形分层显性分组的方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划分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每个小组内都包含三个层次的学生,同时组间的综合能力相对均衡,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在小组内进行优势互补和取长补短,同时也能够在分层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展开组间竞争,形成良好的竞争学习氛围,从而保障了分层分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2 课前预习阶段分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能够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并能够在课前预习中找到自己层次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为数学老师在課堂上开展分层分组教学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互动更有侧重,使课堂学习效率更高。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运用分层分组方法,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比如基础组,以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为主;强化组以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为主,提高组以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优秀的学生为主。在预习阶段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主选择不同的预习程度,对于未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重点学习,预习阶段采用分层分组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进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3 在分层分组教学中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在高中数学分层分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层次划分,制定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目标。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基础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三个层次,基础目标以理解并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为主,并能够运用简单的知识内容;中级目标是掌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自主分析并灵活运用于较复杂的问题中;高级目标为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知识内容学习,并能够运用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来解答综合性复杂性强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够保证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能够促使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中“吃饱、吃好”,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比如“指数函数”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C层学生以基础目标为主,要求掌握其概念、性质、图像并能独立完成基础练习;B层学生以中级目标为主,则需要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并能够进行有效区分,能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进行图像判定和计算;A层学生则以高级目标为主,需要能够将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内容在复杂综合的数学问题中灵活运用。

2.4 教学中进行分层分组的个性化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展开思维碰撞,数学老师可以对A层学生以点拨为主,B层学生引导为主,C层学生具体指導为主,将课堂教学结构调整为分类自学、集体讲授、分类质疑、分类指导、分类练习、集体小结等不同环节,使课堂教学中分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了个性化指导,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实现共同的进步。

比如“函数”这节内容,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拥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对于不同实际情境中表示函数的方法则采用集体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对于这一难点内容完成理解和内化,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差异老师进行分类指导,这样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完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5 在课堂提问中进行分层(下转页)

(上接页)

课堂提问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同时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方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提问环节数学老师也要注重提问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度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提问中。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数学老师可以针对C层次学生提问一些相对基础的问题,比如指数函数的概念这类简单问题;针对B层次学生则以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较简单问题,比如指数函数的图像及特点?而针对A层次学生则主要以发散性难度较高的问题为主,侧重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课堂提问分层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避免学生对课堂提问的产生畏难心理,同时也能够有侧重的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6 正视学生差异,进行评价分层

在高中数学分层分组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避免传统模式下的笼统评价,比如按照优等生的评价标准评价其他层次学生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挫败感,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而如果以中等学生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则不利于能力强的学生的潜能挖掘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因此老师要对C层学生以鼓励为主,AB层则以能力考核为主,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的迎接挑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7 将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在高中数学巩固练习环节数学老师也要采取分层练习策略,将练习题目按照起点低、形式多、角度多的原则进行难易度不同的设计。比如学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后,老师可以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出由易到难的基础题、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以会列不等式并能将不等式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基础练习题目为主,目的在于巩固基础知识;变式题以例题类型练习为主,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内化不等式相关知识,并进行综合运用;综合题则主要侧重于A层次学生,通常以灵活性强、知识运用广的题目为主,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总结

在高中数学中老师要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展开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实现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能够在分层分组教学中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分层分组教学中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构建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马生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法的有效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71).

[2] 袁先军.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06).

[3] 黄漪卉.研究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

[4] 宋玉.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校园:中旬刊,2016(09).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高中数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8:35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