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辰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仍然是单篇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教学阻碍了学生的视野,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得学生的思维被控制在固定的阅读内容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群文阅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新型教学手段,它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单篇文章,充分给予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与机会。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研究各种有效策略提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薄弱;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各种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文章的阅读称之为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大量文章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感受语文教学的魅力[1]。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忽视了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仅重视学生能否从某篇特定的文章中掌握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为满足新课改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选择合适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定量文章的阅读。教师能否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文本决定着群文阅读的质量。教师选择的各种文本应该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最好与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有一定重合度,这样才能实现课堂延伸与拓展。为了实现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两者的统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加强学生对该主题的认知,逐渐提升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实现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教学。
以必修三《祝福》一课的教学为例,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向读者结石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荼毒,向读者展示在当时那个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鲁迅的文章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当代学生很难体会到鲁迅撰写那些文章的意义,认为鲁迅只是单纯地在批判社会黑暗,事实上学生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为了能够让学生从鲁迅的文章中感受社会变革,树立起民族责任感,教师可以将教材中鲁迅的文章结合在一起开展教学实现群文阅读。在开展《祝福》教学时,教师可以同时讲述《纪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等教材的文章,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呐喊》、《彷徨》等课外阅读文本中的章节。通过这些文本的共同教学与阅读,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描述的当时黑暗与动荡的社会,学生可以感悟到作者想要振兴民族的伟大思想。
二、发挥教师辅助作用
受单篇课文阅读教学的强烈影响,学生尚不具备同时处理多个文本的能力,很多学生在面对一定数量的文章时经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分析文章。很多学生认为在过去的学习中,彻底掌握一篇文章就需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更何况同时面临多篇文章,学生会产生明显压力,若是教师未及时缓解学生这种压力,学生甚至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群文阅读活动,保证群文阅读教学顺利开展,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辅助作用,带领学生共同把握教学目标。
比如说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材中涉及到爱国主题的文章整理在一起,开展群文教学,例如教师在开展《屈原列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时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这些文章不仅在主题上有共通性,而且这些文章的文体也都为文言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出与教学主题相关的问题,例如烛之武没有收到郑国君主的重用,但是他还是愿意去劝退秦师呢?苏武面对威逼利诱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做出了常人不敢做的事,是什么呢?屈原投江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三个教学问题看似与教学内容没有太大关联,但事实上教师带领学生挖掘答案后,学生能够发现上述问题都离不开爱国两字。教师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2]。
三、开展文本对比
群文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发现不同文章之间的共同点,还要让学生学会挖掘出文章的不同点。鼓励学生发现文章不同点能够给予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者描写的人物在不同时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书中角色往往会同时具有缺点与优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这些差异。
当教师在开展《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仅凭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很难对林黛玉这个角色产生全面认知。此时教师就可以选取《红楼梦》中关于该角色的代表篇章例如《黛玉葬花》、《误剪香囊袋》等,让学生同时阅读这些篇章并自行总结该角色的性格特征。这样学生得出的观点才能更加全面,才能让学生明白人物性格特征分析要从多个角度着手。
结束语:群文阅读在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發挥着积极作用。为了开展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文本,积极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内容。在这些教学策略的帮助下,才能真正发挥出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才能使学生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陈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07):86-87.
[2]刘茹.高中现代散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