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2020-09-10 17:35刘家顺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0年42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课堂效率

刘家顺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图表、提问、结合实际生活、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此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探索,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新课改;课堂效率

引言:随着近些年来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和实践,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支架式教学”理论由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如今经过不断实践、调整和完善,已成为一种成熟有效的教学理论。

1.生物学课程性质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2.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环节以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教学案例

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步骤[2]。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的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中的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教学的重难点,以下分别概述支架式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在课堂中的应用。

2.1搭脚手架: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师可以先建立概念支架:(1)根据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探究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設→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2)根据学生在第4章第1节学过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知识,强调设计实验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

2.2进入情境: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从酵母菌的繁殖、代谢类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蒸熟的馒头和面包里面有很多的小孔,都很松软,是因为发面时加入酵母菌,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酿酒工业的原理是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物中生成了酒精。学生弄清楚两个实例的原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CO2和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中产生的,还是在无氧环境中产生的?(2)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酵母菌产生的CO2?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酵母菌产生的酒精?(3)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CO2产生的多少?(4)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以上问题,你应该怎样控制实验的有氧和无氧条件,并按照怎样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2.3独立探索:学生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此环节先由小组内的个人独立的思考,当学生或小组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或没有思路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通过此环节后,学生基本能形成大致的实验思路:(1)要设计两个实验装置,包括有氧装置和无氧装置。(2)产物CO2的鉴定: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可以知道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并且可以依据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判断CO2产生的多少。CO2还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3)产物酒精的鉴定: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3]。

2.4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不断的进行个人思路或知识的自我修正,直至得出相对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以上的独立探索能形成基本的实验思路,就是需要设计有氧和无氧的两个实验装置,但是具体怎样设计和组装实验装置,这个问题对于个人独立完成有些难度。可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怎样才能严格控制好酵母菌有氧和无氧的环境?除了参考课本上的方法外,是否有其他更好的办法?(2)在有氧实验装置中,为什么先让空气通过10%的氢氧化钠溶液?(3)在无氧实验装置中,采用哪些方法对酵母菌培养液进行密封的效果会更好?才能达到最佳的无氧状态?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最后让小组总结出相对完善的一套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2.5效果评价:对于此环节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让学生自评、互评、还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通过评价学生能更清楚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达到的学习效果。本节课可以评价以下问题:(1)是否理解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原理?(2)是否掌握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组装?对实验结果的鉴定?(3)是否能对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4)自己是否积极独立思考和参与小组的交流讨论?

以上五个环节,贯穿了支架式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对该结构进行调整和删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关于支架式教学的思考

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馒头、面包松软的原因和酿酒工业可知,酵母菌的呼吸产物有CO2和酒精,从而提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分别是什么?怎样进行鉴定?”整节课就围绕着这个中心问题而开展的,这就是本节课最主要的“支架”。学生有了这个支架的搭建后,就自然过渡到后边的预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方面差异较大,教师要依据所教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依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搭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支架”,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支架式教学模式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一节课,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发展水平、教学内容和学校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优教学模式,争取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刘卫平.对“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探讨[J].高考,2019(09):53-55

[3]朱正威,赵占良.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91

(剑川山师华清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课堂效率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