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政治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与方向,新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使用将彻底打破“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新媒体技术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转变教学方式,还带来教学边界的突破、师生关系的重塑以及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极大的促进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政治;教学运用
新时代,新媒体,新教育,这是新时期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生态环境。2018年4月18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教育要经历从信息化1.0时代到信息化2.0时代的跨越,吹向了新时代新教育信息化的号角,也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不同于传统多媒体信息技术,新媒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依托各种APP程序软件,借助卫星、无线通信网、计算机网络等渠道,以及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移动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新媒体技术具有实时传输、可视化、互动性、大数据精准分析等优点,政治教学可以将课堂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与互联网信息融合,生活与课堂链接、大数据与学习过程结合,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改变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给人留下了脱离生活实践、陈旧过时、晦涩难懂、灌输说教的印象。
创设沉浸式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性极强,对于知识学习更多需要借助感性材料,来自于视觉、听觉、触觉等的材料感应更能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大脑在接受感性认知之后经过老师引导进行学科术语化引导,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师习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习,但是传统信息技术主要借助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播放视频音乐等,形式内容比较单一,情境比较呆板生硬,学生缺乏互动体验,调动兴趣有限。
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将一些晦涩难懂、纯理论讲述的知识进行生活化、直观化、形象化处理,理论联系实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性,更好的让学生融入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特别是3D技术以及VR虚拟数字技术可以为我们随时呈现真实生活场景或模拟生活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例如学习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知识时,打开电脑网页“数字敦煌”的洞窟实景漫游厅,就可以带领学生身临其境、高清晰地观看欣赏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领略敦煌文化,体会和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的教材知识;此外,打开在线旅游就可以让学生游览观看长城、北京故宫、陕北窑洞、乐山大佛、乌镇牌楼等体会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中传统建筑这一“凝固的艺术”,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打开谷歌、百度等超清实时卫星地图就可以为学生呈现学校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政府、人民代表大会、政协、联合国大楼等身边政治场景,教师借助这些新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创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生活场景,极大的增强知识体验,激发课堂活力。
链接社会生活,打破课堂边界
高中政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化特征,新媒体技术特别是短视频直播平台作为为新的的教学平台,通过卫星网络实时数据传输,极大的突破了社会生活与校园以及课堂的时空局限,使得学生即便坐在教室,也可以遨游于社会生活广阔天地,对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接触社会难、生活体验少和课堂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生活的难题。例如,笔者讲解高中政治必修2《民主管理共建幸福家園》一课时,学情调查发现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村(居)委会的位置,更不知道村(居)委会是干什么的,对村委会、居委会以及基层如何自治毫无体验,对基层民主实践缺乏政治认同。为了增加学生的直观映像与体验,我想到了平台直播的方法,通过与政治组同事合作,由他担任现场“记者”,我担任课堂教学“主持人”,学生都是课堂“直播室的观众”,上课过程中借助抖音直播平台,课堂与社区现场连线,同事作为“现场记者”为学生直播展示学校所在社区的张贴的居委会机构设置、居委会公约、居务公开栏等民主管理实物并邀请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各自的作用,让书本上的死知识变成鲜活的生活现场,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和现场记者、社区工作人员互动提问,有的由现场记者解答,有的由我解答,有的由居委会工作人员解答,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验证和学习了书上基层民主自治的知识,还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内容和知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与思考,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信服力与认同感,课堂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原本枯燥的政治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的一亩三分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实现了知识从生活中来。
大数据调研,助力精准教学
传统政治课堂教学评价反馈依靠老师手阅试卷、作业,对知识掌握情况只能靠人力统计,费时费力,而且只能把握班级整体情况和最终分数,而对于学习过程和个体学情很难精准统计。但是借助大数据技术,例如“知心慧学”、“和教育”、“钉钉”、“好分数阅卷系统”等系统可以将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每场考试的学习过程数据收集记录下来,将每次鼠标点击、每道试题的分数转化为清晰的个人能力模型和精准的学情分析报告,通过强大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教学。例如2020年春季疫情期间,我借助学科网作业本的班级错题本功能,及时分类整理班级错题、个人错题,通过错题集找出学生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极大提高了反馈效率与教学效率,同时针对学生个人错题集进行个性化辅导,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于讲评课,在讲评前的考试练习中借助“知心慧学”系统,及时统计反馈学生做题情况,并打印成错题本再反馈给学生,教师可以借助数据统计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极大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与效率。
交互式学习,重塑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获取知识途径单一,老师拥有比学生更加丰富的知识,老师是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者”、“主导者”,也是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判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在学习中天然处于被动地位和弱势地位,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合作学习以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难以实现。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普通教学工具,例如在京、津、江、浙、沪、深、广等沿海地区许多学校已经基本实现学生人手一个笔记本的现代化教学课堂,内陆许多学校也在实验。学生动动手指、点点鼠标就可以获得海量信息,极大的方便了知识的学习与获得,打破了课堂传授知识单一途径,老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学生和老师可以实现信息交流和互补,真正实现“弟子不必不如师”,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师由权威者转变为参与者,由主导者转变为合作者。教学中,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提出问题,自定主题,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拓展外延,解难释疑,分析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主动求知,并借助信息技术记录学习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的交互式学习,例如,以下是我为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建幸福家园》设计的课前“学习任务单”: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师生是学习的合作者,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互助,实现了师生互动的信息教学的优势,达到了更深层次的教学相长,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
此外,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搜集和提供生活素材,学生用手机、照相机等将自己搜集的素材及时通过微信、QQ等传输给我,让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而我将这些学生自己采集的鲜活的素材运用与课堂教学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与获得感,从而激发了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心时政,师生合作丰富教学素材,也丰富了课堂内容,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新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改革,新媒体技术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运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寻找新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新媒体技术融入政治课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突破教学边界、重塑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率,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让新媒体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也让新媒体技术点亮我们的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亚娟.多媒体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0(8):23-23.
[2]李昭焘,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9年93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刘淑芝,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变化,《吉林教育》2002年12期
[5]陈福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课外阅读:中下》2012年24期
作者简介:杨军河,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高中政治教师,已有多篇文章发表于《江西教育》、《中國校外教育》等杂志。
(汉中市龙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