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在体育项目上的才能,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来实施个性化教育。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个性化培养的意义,然后分析具体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个性化培养;意义;策略
体育与健康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直接载体,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得不到重视,教学设计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课堂教学效果也达不到理想状态。为此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着重关注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活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培养,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1.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1.1 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采用个性化培养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探究的探究动力。就当前的体育教学实践来看,单一的教学和单调的内容是制约学生兴趣的主要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排除和抵触的情绪。个性化培养就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学生选择学习和参与的主动权被充分体现,学习压力减轻,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1.2 促进体育教学目标实现。个性化培养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初中体育教学课堂注入了更多活力,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接收和理解相关体育知识技能的效率更高,并可以采取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方式方法,学习节奏和教学进度不冲突,更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
1.3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进行个性化培养的过程中,教学方案完全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调整变化的,教师可以更多的发挥自身引导和支持作用,并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不同想法的交互中可以确保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稳步提升,实现综合素质发展。
2.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策略
2.1 整合教材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置于平等地位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从学生角度出发,就已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思考其是否适合学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时期,教师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采取机械化的集中性教学,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在体育学习中的优势和短板,实施有层次性的教学计划,才可以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例如,在初中体育“障碍跑”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直接灌输有关障碍跑的知识技能,而是在对学生基础跑步训练的观察基础上,按照学生不同的训练效果对学生的身体机能有所把握。对于有的学生力量强、但敏捷性差的情况体育教师就可以让其进行适量的反应能力训练,提高其敏捷度;对于力量不足,但是具有速度优势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安排力量训练,比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这些可以锻炼到手部、腿部以及核心力量群的运动。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在训练时的安全,给予参考意见调整其训练难度,最终达到力量和反应的双重提升,由此奠定个性化培养的基础。
2.2 了解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运动潜能。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其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心理上,他们更加渴求教师和同龄人的关注,并且尽力使自己看起来和其他人有所不同。为此体育教师需要把握学生这一特点,提高师生沟的有效性,才能够进一步获悉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其兴趣爱好,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运动潜能的发展。具体而言,体育教师可以在班上展开调研,收集学生对不同运动的态度,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提供多种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与学习,教师在旁有意识的跟进,记录学生在多样化的运动中展现出来的人天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拓展更多的运动知识,比如不同运动项目的历史、著名的运动赛事和人物,这样一来学生在做选择时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审慎抉择,教师为其设计的方案也会更加科学合理,学生就可以依托于方案指导逐步提升体育水平,发展體育能力。
2.3 开展小组实践,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真正参与进体育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得到锻炼。比如,在篮球运动的教学中,基于球类运动主要以团体合作展开的优势,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有序开展练习,在成立环节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并体现平衡原则,使组员的总体水平趋于平衡。然后可以开展相关比赛活动,设立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教师也要深入到小组探究中,给予建议,让学生进行自我纠正和调整,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主导权和选择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才能真正取得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个性化培养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更顺应了教育改革的趋势,体育教师要从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潜能、开展小组合作实践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孙鹤瑞.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认同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梁成钢.初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