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摘 要:高中物理课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与高中生都是会感觉到非常难教和难学,导致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初高中物理存在明显的台阶,二者并未实现顺利衔接,从而高中生难以充分适应新的学习难度。这种局面下教师要重视初高中物理的顺利衔接。本文对初高中物理之间的一些区别展开分析,并对衔接教学提出适当的建议,希望有助于实现初高中物理顺利衔接,让高中生可以迅速适应高中物理课的难度以及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初高中物理;衔接
前言:2017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指出,注重体现学科本质,培养核心素养,并关注时代性,引导高中生自主学习。初高中物理从知识量和难度上看,都是有显著的差距,初高中物理的科学衔接,成为诸多教师非常头疼的问题,若是衔接不够顺畅,就会导致高一新生无法适应新阶段物理学习的难度和要求,这种局面下就意味着物理学习会陷入到困境中,导致教师和高中生都是十分困惑,初高中物理的顺利衔接,需要的是教师做好衔接教学,掌握二者衔接的方法以及引导途径,让高中生可以顺利实现中间的过渡。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变化
初中物理课的设置,适应的是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知识的难度比较小,注重内容的趣味性,通常來说就是从实验或者生活引入,然后对一些物理现象展开观察以及分析,总结出一些容易接受的规律,基础知识占据主要的部分,教材中的文字表述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知识的运用,也比较简单。但是高中物理则是截然不同,在其中数学工具所占据的地位明显更高,其中涉及到代数、算术甚至很多时候要用到函数知识,这样就导致高中生感觉到难度非常大,知识也比较抽象。而数学课进度与物理课进度并不是匹配的[1]。学科衔接也给一些公式的运用造成诸多的难度,这些都是对高中生的挑战。加上国内初中物理的内容降低难度,高中方面虽然也展开适当调整,但是因为高考制度的局限,实际学习的难度并未实现降低,让初高中物理台阶更加明显。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存在局限性
初中物理课中诸多的知识点涉及广泛,但是学习的难度并不大,对学习能力方面要求没有高中阶段高。而初中生本身的推理能力,在这个阶段并未得到充分锻炼,进入高中之后,没有足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对问题展开分析以及回答的时候,没有良好的逻辑性以及条理性。此外学生习惯了在高中阶段运用算术法解题,对诸多的知识也只会机械记忆,这样的方式会导致高中物理课中难以保持良好学习效果[2]。因为高中物理注重的是灵活应用,在不同的情景下,对公式运用是有所区别的,若是高中生仅仅是死记硬背,就一定会有错误,物理学习也不是简单的公式积累,在对物理问题展开解决的时候,若是没有结合情景,建立正确模型,直接对公式进行套用,这是无法顺利解决的。高中生的逻辑不够严谨,对问题仅仅是依靠感觉,这种思维需要借助做题的方式进行训练,让高中生可以运用一些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展开解决,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改进
(一)正确认识,树立信心,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
进入高中之后,会让学生觉得十分新奇,这种局面下教师可以给高中生假关节一些大概的知识框架,让高中生可以意识下,要学习的内容,要整合到自身原本的知识体系中,让原本知识得到进一步拓展以及完善,在其中更涉及到新概念以及新规律,这些都是要充分掌握的,那么就要心理方面不骄不躁,不会因为对一些新知识点与以往有相似之处,就会放松学习,而是时刻保持对知识的严谨态度,去掌握新的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展开充分深入地理解,实现对知识的建构[3]。
(二)联系实际,多做演示,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中的内容,抽象性要比初中更强,其中很多的物理规律也十分有深度,对高中生而言,若是仅仅注重书本上的内容,忽视了其他的手段,就会感觉到理解难度非常大,应用方面也难以做到灵活,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借助一些实验设备,多给高中生一些演示,一些的器材若是没有条件,则是借助网络资源,给高中生多收集一些视频,让高中生可以对这些情境进行体验,从而展开对物理规律的深入理解。比如对自由落体展开学习的时候,若是没有闪照相机,数码相机也是可以起到一定高度作用,借助软件来实现录像,分析其中的规律。
(三)总结规律,掌握方法
初中物理课中的知识,多数情况下很少有定量计算,一般题型也不会设置难以跨越的障碍,但是高中阶段定量计算是非常多的,很多的条件还是在题目中隐秘的,这样就需要高中生掌握建模的方法,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结合不同问题,要灵活运用各类方法,需要高中生具备极强的思考能力,要对问题展开针对性分析,从而灵活运用。高一新生在课上的时候,书本上的内容会比较容易懂,课本的习题也可以完成,但是在考试中总是出错,这是因为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没有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要加强对高中生解题技巧的指导。
结论:总之,初高中物理实现顺利衔接,是当下教师面临的挑战,也是需要教师注重对高中生潜能的挖掘,让高中生可以将知识体系顺利建构起来,将新知识融入到自身原本的体系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卢义刚,殷正徐,程万美.基于初高中衔接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如何向初中学生解释与“电源内阻”有关的问题[J].物理教师,2016,37(09):32-34.
[2]官汉聪.特殊到一般,事实到猜想,实验得验证——探索《力的合成》初高中的有效衔接[J].中学理科园地,2016,12(04):3-4.
[3]余俊文.基于“萨奇曼模式”的初高中物理学习衔接研究——以质点、参考系、位移、时刻四个概念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Z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