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创新探讨

2020-09-10 07:22:44汪俊伦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0年4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学策略

汪俊伦

摘要:当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广泛且有效的应用,使得这一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德育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还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德育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现阶段中职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措施与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在中职教学中,德育教学一直被忽视,加之中职学校为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质量,将发展重点向专业技能教学倾斜,导致德育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质量,中职学校除应加大对这一课程的有效投入外,教师也应从实际教学需求入手,将积极心理学融入中职德育教学当中,这样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与价值,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1.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为使中职德育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应构建更为高效的德育教学形式,并对当前的德育教学现状进行快速、有效的调整。

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是“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学打破了近百年来心理学“挖伤疤、找问题”的消极模式,注重发掘人的潜力,从正能量的角度引导人们转变观念,实现幸福目标。中职德育教师可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德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构建积极、高效的德育课堂,这样才更符合学生特征与心理需求。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德育教学进行深入的融合,不仅可以使德育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与教师可以在积极、放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教学体验。

2当前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发展困境

2.1学校方面的问题

2.1.1对德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学校一直专注于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理论与文化教学的忽视,则是长期存在的一种严重缺陷。中职学校中的部分学生本身存在学习兴趣偏低的问题,而传统的“填鸭式”德育教学,更是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中职学校自身对德育教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德育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引导与影响。而一些学校和家长认为,职业培训对学生更为重要,德育作为通识教育对学生来说并不重要。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更注重学习职业训练,对德育课的学习不积极,他们上课不听老师的话,不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效果不好,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困难,久而久之,一些德育老师上课缺乏激情,教学不认真。

2.1.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中学德育主要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教育为主,知识通过“学”注入学生教学,思想是概念性和理论性的,不考虑学生的主导地位,德育教育也是以背诵为主,缺乏实践,学生虽能理解善恶,却不能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

2.1.3社会诱惑逐渐增多,学校未能做出适当改变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術虽然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良评论、暴力信息、拜金主义和低俗信息交流,这严重影响了中职培训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然而,在这样的教育问题背景下,中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社会诱惑的逐渐增加,德育仍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特征,不能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这便让中职教育进入举步维艰的发展困境。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到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特别是在教育评价方面,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价形式也比较统一,这也使中学德育工作陷入困境。

2.2学生方面的问题

2.2.1学习问题

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才选择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希望通过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以后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因此,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时,心理上难免会出现落差。如果家长、教师没有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那么中职学生是非常容易出现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的。并且这种心理具有较强的“传染力”,一个学生不学习,容易带动周边的学生都不学习。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针对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有充足的学习动力、是否出现学习焦虑等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引导。

2.2.2情感问题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情感方面比较敏感,内心变化较快,情绪不太稳定,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出现情感心理问题。中职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当他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针对文凭的歧视、家长的期望、与同学相处的问题时,感情上非常容易受到挫折,甚至会产生厌世的心理。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或没有找到合适的发泄途径,那么他们是非常容易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并且他们进入社会后,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对人对事都会有较强的戒备心理,社会情感冷漠。

2.2.3人际关系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是在生活优渥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父母等家里的长辈对于他们的溺爱,使得他们缺乏独立个性,不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并和谐共处,这一问题在独生子女身上尤为明显。再加上社会对于中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中职学生不愿进行社会交往,只愿意和身边熟悉的人打交道,部分中职学生甚至患有社交恐惧症。另外,中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于家长和教师缺乏信任,这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和家长、教师交流,这也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人际心理问题。

3中职德育教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创新策略

3.1将积极心理学与德育教学进行全面融合应用

首先,应树立积极的德育教学目标。中职德育教学应以积极心理学作为教学的理论指导,并以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作为自身的“落脚点”,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同时,可以与时代的发展相贴合。德育教学的目标,应由过去的静态逐步向动态转变,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比如,怎样解决中职学生存在的沉迷游戏、打架、早恋以及厌学等问题,德育教师可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有效指导学生摆脱上述不良行为,并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中职德育教师还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积极的短期训练目标,其内容可以是阅读一本好书、短期内的学习目标、专业技能的学习等,并督促学生定期向德育教师进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成长。

其次,设计并制定更为积极、有效的教学内容。积极心理学有助于中职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与人格的形成。因此,将积极心理应用于德育教学时,应跳出固有的教学框架,打破教学常规,进行必要的教学创新。德育教师的教学不应拘泥于教材之内,应大幅度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以便为中职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

3.2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过去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将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融入德育教学,如案例式教学、场景模拟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这样才能发挥现代德育教学方式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并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索。例如,中职德育教师在对社会公德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针对一些热点话题,如“有人晕倒该不该提供帮助”,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作为教学的延伸,也可以就上述话题进行场景演示或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使学生在对热点话题进行分析、交流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另外,当前新冠肺炎大肆蔓延,对我们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我们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疏导。这时,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如何科学地做好防疫工作,引导学生把始终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3.3家、校、社会紧密合作

家庭、学校、社会也应该加强紧密合作,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中职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这与学生的家庭出身也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孩子出自单亲家庭,或为孤儿,留守学生,甚至遭遇家庭暴力或者校園暴力摧残,加之学校对这些特殊学生关爱少较少,导致学生自卑、厌学、抑郁甚至有自杀心理。班主任应通过微信群、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不定期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家校共育的作用。另外,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于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投入也越来越大,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不过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问题,仅凭中职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很难有效解决。为此,中职学校可以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参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学生可通过广播、电视进行德育学习,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校外的专业人员不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4.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在德育中的运用,并不是对传统德育和当前德育教学的彻底颠覆和改革,在影响强大的文化传统、新的经济力量和长期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社会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快速的质变,在此基础上,积极的道德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德育现状的数量化、渐进化和创新化,是一个看似微小、轻松、渐进的过程,既没有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创造太高的变革条件,也没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梦想,未来在漫长的德育改革征程中,我们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蒋璐原.浅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92.

[2]薛涛.德育教育在中职体育课堂中的开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0):109+111.

[3]邓生恒.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70-71.

(四川省东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620010)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0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2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1:14:07
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7:07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