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奕辰
摘要:新时期随着“互联网+”浪潮和智能手机的兴起,大学生习惯了虚拟中的交往,现实的人际交往遇到了很多的困扰。文章以招募70名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对实验组成员采取茶文化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发现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确实有效降低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提高了他们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拓展了茶文化的心理疗愈功能。
关键词:茶文化;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大学生
1.前言
自古以来,人类都是群居的,具有社会性和独立思维的动物,因此人际交往对于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从心理咨询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随着新时期 “互联网+”浪潮和智能手机的兴起,大学生习惯了虚拟中的交往,现实中有的大学生因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和人际交往经验,有的因性格内向或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偏差等原因,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紧张。
从现有资料来看 ,中国茶叶的文化萌动应该开始于汉代,逐渐从药用阶段、食用阶段发展到饮用为主的时代,而随着人们对茶叶认识的深入 ,饮茶在人们生活中角色的加重,茶叶也逐渐被赋予各种文化内涵,逐步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中国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其文化精髓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 通过对各类茶事活动、民间茶俗、茶文学与艺术作品等的研究,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中国茶文化“和合”的文化意蕴[1]。茶文化能够引导人们自我修养,能够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起到调节和整合的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现在有许多研究[2][3]开始关注茶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但是很多都是宏观方面的探讨,还缺乏一些微观实证[4][5][6]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实证研究的方式来探讨茶文化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中的应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以自愿报名得分方式向全校学生招募自认为有人际交往困扰的高职大学生70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32人,平均年龄19.2岁。
2.2 研究材料
人际交往量表改编自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心理健康量表,删除掉与人际交往无关的维度之后则可以用作评估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量表在编制过程中进行大样本的施测,信度与效度都比较好。量表共有30个项目,划分成5个因子,分别为偏执、敌对、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每个项目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与严重分为五个等级,按照等级的严重程度用1, 2, 3, 4, 5给予评分。根据5个维度的因子分评定分数值,即可初步判断哪些维度存在人际交往问题的症状。2-2.99分这一区间,表示该维度存在轻度问题。3-3.99分这一区间,表明该维度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4分-4.99分这一区间,表示该维度存在较重的症状。高于5分,表示该维度存在严重的人际交往症状。
团体辅导结束后,根据樊富眠教授编写的《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团体成员主观评估量表”的内容,制定出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量表。让成员根据本次团体辅导的具体实际情况,从辅导效果上选择10个评价项目,分值从-5---+5分。
2.3 实验程序与数据处理
采用实验组控制组设计。随机选取35名大学生学生进行为期7周的班级团体辅导干预,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左右,另外35名大学生作为控制组,数据进行对照。团体辅导前后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人际交往量表的测量。
团体辅导方案整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初次相聚,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团体的兴趣,在活动中放下芥蒂,通过活动的形式导入后期的主题,相见欢、大风吹、无家可归等活动能起到“破冰”的作用;
第二阶段属于工作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缺乏人际沟通的必要技巧,出现“社会性交往萎缩”等问题,观看“中华茶艺演示”,观看完后“品茶论道”,让学生在品茶的时候谈谈自的成长过程,讲述自己遇到的烦心事情。本次活动目的是让大学生体会沟通中倾听和主动的重要性,啟发他们怎样与人交朋友,怎样与人沟通等。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
第三阶段针对的人际交往量表中的“情绪控制”维度设计,观看与讨论“茶叶成分与情绪”, 观看完后“品茶论道”,让学生在品茶的时候慢慢清楚不同负性情绪可以用不同茶饮缓解。
比如愤怒时候,一杯清新淡雅的绿茶,很容易让心静下来,自得心安。美国营养学专家萨曼莎·卡塞蒂博士表示,儿茶素使一种能改善愤怒情绪的物质,而未经发酵的绿茶中含有大量的儿茶素,喝绿茶能够平复情绪,消减愤怒。
悲伤、难过的时候,泡一杯高香甘醇的乌龙茶,这香与甜是对心灵最好的抚慰。让学生体会人生就像这杯茶,苦乐交织,先苦后甜,只要经历过苦涩才能品味出浓浓的醇香。
最后一个阶段是整个人际交往团体辅导过程的回顾和总结,首先通过领导者带领大家回顾,然后是同学自己的展示,最后是祝福和离别。最后所有数据用spss17进行分析。
3.结果及分析
3.1 团体辅导前被试人际交往状况
实验开始前,对参与实验的被试合计70名的问卷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1的数据结果表明,参照标准,2-2.99分,表示存在轻度的人际交往问题,参加实验的70名被试平均人际交往状况属于轻度的人际交往问题,平均分为2.29±0.42,说明该被试群体的人际交往水平整体还是偏差的。而再具体到维度上,沟通困难、敌对性、情绪等方面的突出情况与同类研究结果相似。
3.2 实验前实验组 、对照组前测人际交往状况
3.3 实验后实验组、控制组后测人际交往的状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控制组、实验组的后测在在敌对性、沟通困难、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方面都有显著差异。而且实验组的所有维度分值都小于控制组。
3.4 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的评价
由表可知,成员在量表的各个维度上均值都处于正向的方向,即处于1-5之间,说明本次团体辅导对成员非常有帮助,而均值分最高的项目,也就是对成员最重要的项目依次是“喜欢参与此类活动”、“ 控制情绪”以及“接纳自己”“与人沟通”,同时是也说明本次团体辅导在这四个项目上对成员的提升和帮助特别大。
4.分析讨论
参加实验的70名被试平均人际交往状况在团体辅导前属于轻度的人际交往问题,这个是很正常的。因为根据一般招募团体辅导小组的经验,自愿参加小组活动的成员大多都是带着相应问题过来的。
参加团体辅导的成员最大的感悟是:茶道中的文化元素在体验中感受更深,品茶的过程不仅仅是味觉的体验,更多是心平气和,对自己思维、认知的调整,团辅中良好的真心交流氛围也让成员更好的体会到了茶艺中的“茶人精神”。不仅是茶饮本身对成员不同负性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茶文化中的“仁”的思想,“和”的思想,“静”的思想对成员学会换位思考,调节情绪,与他人和谐相处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5.小结
在新时期,大学生处于“互联网+”的包围,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慢慢习惯了网络虚拟的交往方式,现实的人际交往越老越少,造成大学生更多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团体辅导确实有效降低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提高了他们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拓展了茶文化的心理疗愈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立霞.茶·茶文化·茶文化学:茶的文化史考察[J].农业考古,2013(02):23-31.
[2]黄涛,陈立民,王鑫.淺析儒家茶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39(06):251-252.
[3]陈艳芳.茶文化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茶叶,2017,39(05):196-197.
[4]张燕平.茶文化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证研究[J].中国茶叶,2016,38(12):18+20.
[5]王欣,李焰.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的干预效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1):1641-1643+1647.
[6]张静.基于积极团体心理辅导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实验研究——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03):11-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