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磊
摘要:化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主要的措施是在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环节,落实教学目标,进行课后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效果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一节课上的是否成功,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不仅在于课堂环节是否齐全,关键是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优化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的落实反馈。
关键词:教学效果 充分备课 意义建构 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0-186
一、充分备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1.分析学生的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应该由“学会”、“会学”最终到“乐学”。要让学生真正主动的学习,学生应该具有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因而,在备课中,教师只有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例如在讲“钠”时,这样导入“通常情况下,我们用火柴点燃酒精灯。那么,用水能否点燃酒精灯呢?”接着演示“用胶头滴管向酒精灯的灯芯上滴几滴水,结果酒精灯燃烧起来。”再讲“俗语说‘水火不相容’,那么,水又是怎样把酒精灯点燃呢?因为我事先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放了一小粒金属钠。”实验现象使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我抓住机会提出问题:“钠为什么与水就能把酒精灯点燃呢?”学生非常好奇,急切的想找出答案。于是,我因势利导的引入新课。从而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2.选择合适的联系
我们现在的知识是不断地发展的,因此,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启发性。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层次分明的练习;且应注意纵向横向联系,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
例如;在讲述初中化学“溶解度”时,只要求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及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当我们学到“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涉及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时,我们就需要强调综合,使学生能将前后的知识点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师生情感交流
在备课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重点,并赋予其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双重价值,将它们设计并转化为学生的情感活动兴奋中心和思维活动的集中指向,即所谓的“情思融合点”或“思维兴奋点”。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例如:“1—20号原子序数口诀”、“化合价歌诀”、“物质、粒子、粒子间作用力、晶体间的四方图”;金刚石与石墨的性质“相差悬殊的一母同胞”;“金属活动性口诀”。这种课堂教学创意能促使学生“情”“思”活动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家庭小实验)、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使学生进入认识活动的兴奋状态。
二、优化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1.教學内容——选择性精讲
“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精选学习的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只教给学生需要教的,多给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引导学生自觉、主动、高效地学习,培养其学习能力。
2.教学模式——意义建构
由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所以我们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或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精心安排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去“发现”知识并得出结论。
3.教学手段——多元化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手段地有机结合,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形象化的图文课件,不仅可以加大信息量,还可以丰富教学表达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落实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是落脚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要跟踪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改正,那么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才能完成。只有不断地积累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将落实进行到底”的真正意义体现在:有讲必练、有练必评、有错必改,抓典型分析透彻,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整理,从认识结构上把错误纠正过来,以免学生一错再错。
四、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助推器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备课、课堂实施以及课后反思三个主要环节。课后反思和总结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做自我评价,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的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觉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等。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科学备课》.东北师大出版社
[2]孔凡哲.《反思备课》. 东北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