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红燕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并外溢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就业。中外合作专业毕业生由于其学科特殊性,面临更高的压力。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外合作专业毕业生现状出发,分析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带来的影响,探索解决之道。
关键词:就业;疫情;中外合作;毕业生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部署。2019年,更是将“稳就业”置于“六稳”之首。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各国经济或者按下暂停键或者开启下坡,各国间交流也是骤减。受国外经济恶化和国内消费收缩,我国许多企业也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中,中小企业收到冲击更大,部分企业甚至倒闭,全国就业陷入近年来最为困难的境地。
一、中外合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对于中外合作毕业生而言,出国深造、出国就业、国内就业是三条主要之路。受疫情影响,大多数原定于出国深造、出国就业的中外合作专业毕业生们受困于“出不去”的尴尬境地。国内就业成为这些毕业生们的首选,而国内就业形势也受疫情影响“难上加难”,面临的冲击也更大。
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 874 万,较2019年增加了40 万,叠加疫情因素,成为历史上“最难就业年”。春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时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2020年的春季线下招聘全部取消,企业的观望也室就业机会大幅度丧失。借助互聯网等信息化手段的招聘形式,也受到网络招聘不可靠性及潜在不安全因素影响,成功概率不高,导致许多毕业生们至今未能如愿找到心仪的工作。
二、中外合作专业毕业生们就业困境
(一)工作兼职机会减少,学生经济压力增大
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均大幅收缩。中外合作专业学费高昂,对家境普通或者家庭经济困难类的学生压力较大。如出国深造,经济压力会更大。许多学生在课余会开展兼职、寒暑假短期工的形式补贴自己的经济。疫情发生以来,一是许多家庭家长的工作受到影响,家庭收入降低。二是工作岗位减少,加之高校封闭或者半封闭式管理,学生兼职机会急剧下降。两者叠加使得经济压力大增,导致学生对将来的学习、生活焦虑重重。
(二)就业压力增加,学生紧张焦虑情绪加重
2020年毕业生遭遇了一场“最难毕业季”,照往年惯例,上半年原本是应届大学生求职、签约的高峰期,但是因为疫情肆虐,大学生就业招聘的活动在这个春天悄然无声。再加上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减少或者暂停招聘计划,这些不利因素的叠加,极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面对就业困境,部分学生出现紧张、焦虑,心理压力比较大的。
(三)心理问题暴增,重塑情绪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疫情传播速度快和易被感染等特征,人们对新冠肺炎产生了很大的恐慌心理,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及恐慌。 许多同学和家人长时间在一起,不同的生活习惯引起的矛盾冲突被放大,家庭关系紧张,导致部分同学产生心理困扰。学生网上求职经验欠缺,就业的岗位不理想等等,容易在求职过程中受挫后产生挫败感、无助感,甚至会自我否定、放弃努力。有的同学初次就业后,不能及时调整,适应集体生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焦虑情绪加重。
三、应对策略
(一)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念
各高校通过线上主题班会课、两微一端平台等媒介,为同学们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传播形式及防护措施,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科学防控。收集师生疫情防控中的优秀事迹、典型案例,做好新闻宣传,传播抗疫正能量,坚定毕业生们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信心,帮助树立积极的人际观和就业观。减少等待期间的焦虑,明确待疫情稳定后,再出境学习或工作。
(二)多方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
面对疫情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应对毕业生实现分类指导,提供精准化服务,对毕业生求职意向进行细化的分类,建立就业指导数据库。搭建综合招聘、专场招聘、周末招聘、线上招聘为一体的多样化招聘体系,多方搜集就业信息,为企业和学生搭建更多的平台。关注就业初期学生情况,对在过渡期内出现经济困难,要积极协助申报临时困难补助等各种资助,做好关怀和疏导,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和就业困境。
(三)培训就业面试技巧,提升学生就业技能
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学生原本的就业准备和就业安排。要帮助毕业生更好的适应新的就业环境,就需要高校构建新形势下的就业能力培育体系,建立由辅导员为主体的就业导师制,融合班主任、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发挥各类教师队伍,加强就业导师业务工作能力,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发挥队伍主动性,普及就创业知识,有针对的进行线上线下就业技巧传授,缓解和消除学生的就业紧张心理。此外,要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综合培育,建立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的职业规划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应当采取“一对一”指导模式,帮助其顺利就业。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呵护学生心灵成长
史上最难就业季,对于就业不顺利的毕业生而言,其心理压力随着待业的时间而不断增加,并会产生家庭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延伸压力。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要主动关心了解学生近况,心理咨询师和负责心理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线上辅导,做好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合理看待疫情、消除恐惧与焦虑心理,陪伴学生顺利度过这一艰难时期。
(五)鼓励毕业生们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
合理的定位对于毕业生抓住就业机会影响重大。岗位不分高低,眼光宜放长远。高薪高待遇的岗位竞争激烈,毕业生也可选择到基层、偏远一点的、有潜力的地方就业。
(六)鼓励毕业生们多元化就业
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综合考虑考研、留学、考公务员、大学生村官、入伍、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途径;考虑到中小城市、村镇、西部等条件艰苦但是有发展前景的地方工作;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三支一扶”等国家工程。
就业是毕业生能力的综合体现,受到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多种因素影响。中外合作专业毕业生要根据形势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做好多手准备,顺利实行生涯规划目标。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N].人民日报,2020-02-11(1).
[2]李长安.疫情冲击下,如何稳就业[N].环球时报,2020-03-1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