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莉
这本是一堂寻常不过的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应用的习题课,为了加强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五种判定方法(SAS)、(ASA)、(AAS)、(SSS)、(HL)的掌握,我精心准备的五个习题练习。结果在几个学生的干扰下,整堂课的教学程序被打乱,朝着我未曾预设过的方向发展,仅完成我的部分教学目标。即便如此,但整堂课下来,我却得到了另一番感悟。
先回顾一段我的教学片段:
下面我先出一道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例题一: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上一点,∠AEF=90°,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F.求证:AE=EF.
由于之前的学习已经有较好的基础,所以 ppt展示完例题后,学生立马拿出草稿纸,立马洋洋洒洒动起笔来,而我就开始了我的巡视之旅…
学生A:
在AB上取一点G使得AG=CE,
易得△BG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再证明△AGE≌△ECF(ASA)
刚开始巡视第一组,就看见A同学是这样做时,我很欣慰,尽管这种做辅助线的方法,我已经强调过太多次,他达到了我的要求,完全符合我的设想。
紧接着,我再往下巡视,发现一同学又是这样做的。尽管做法跟第一个同学不一样,但也是学以致用,达到了我的又一个教学目标,一切都在我的掌控范围之内。接下来,课堂的组织和安排,我胸有成竹。
学生B:
过点E作EG⊥BC交FC的延长线于点G,
证明△AEC≌△FEG(ASA)即可
(不得不说,这种做辅助线的方法,一开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不容易想到)
学生C:
延长AC至点G使得CG=CF并连接EG,
证明△ECF≌△ECG(SAS),再得∠ECA=∠G即可.(利用上一个小结学过的三角形外角的知识,学以致用)
学生D:
延长AB至点G,使得BG=BE,并连接EG,CG,
证明△ABE≌△CBG(SAS),再证明四边形EGCF为平行四边形即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个同学用了平行四边行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虽然这个知识点小学讲过,但未作做系统的深入的讲解。能够开动脑筋,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联系起来,他的思维很开阔).
学生E:
过点F作FG⊥BC于点G,
分别设AB=a,EC=x,FG=CG=y,则BE=a-x,
根据△ABE∽△EGF得AB:BE=EG:GF,
即a:(a-x)=(x+y):y,
得ay=ax+ay-x2-xy,
得x(a-x-y)=0,
即a=x+y,所以AB=EG,BE=FG
所以AE=EF.
(这个学生具有超前学习意识,用课堂上还没有学到的三角形相似,把这题居然解出来了,实在是出乎我的预料!不由得感叹,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很强,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不局限于课本和老师了)
......
可当我往下看的越多,课堂的组织与安排可能要发生改变的这个念头就越来越强烈了!我究竟是生拉硬拽,按照我的想法来呢,而是顺应学生的变化顺势改变?
势必这堂课不能按照我预设的例题走下去了。我下定决心,索性调整策略,这节课就练习两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我们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把它从教学的广度到教学的深度,做一个转变。
当学生一个一个上讲台,展示自己不一样的解题过程时,获得的一阵阵掌声,极大的鼓舞了学生们的斗志,大家自高奋勇的探索各式各样的方法。最后一部分人收获了自信,一部分人收获了自己对知识认识的深度。
感受到学生带来的阵阵惊喜,索性我们就开始玩转这道题,顺势将这道题的已知和题设做一个对调。我对大家说:”这题除了这么多构造法外,大家也可以考虑把条件和结论对调进行證明,要不试试看?”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上一点,在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上取一点F使得AE=EF.
求证:∠AEF=90°.
学生激情高涨,纷纷跃跃欲试......
最后在铃声打断中,我们结束了这堂意犹未尽的课。
事后我就思考:教学过程被学生打乱,没有按照老师所设想般的走下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常有的事,这就考验我们教师是否敢于向未知做挑战!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倾听学生的声音,回归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位置上来。我相信,同学间的逻辑演绎比教师的“指点江山” 更具有感染力!更加能能够激励学生,学习中形成的你追我赶的气势。
那么,如何更好的捕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夯实教育教学的深度?
首先我们要放下身段,多去聆听学生的声音。对不同的意见,我们要多加留意,不要直接去否定它,或者无视他的存在。如果她错了,学生和老师一起找出错误的地方,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果他言之有理,那么学生对问题有了一个更为深层次的理解。相信这对我们追求的教学进度,看似阻扰,其实起了促进的作用。逻辑思维打通,知识点的环环相扣,后面学习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其次,教师应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时代飞速发展,现在学生的思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借助大量的课外书籍和网络,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式多样。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如何应付得了学生的各式发问?否则就只能拿教师的威严将学生的提问回避在门外,或者充耳不闻。这样学生学习的激情也会消耗殆尽,对老师的崇拜和信任也会大打折扣。
最后,信息化的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积极拓展知识面,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研究活动,做一个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顺县溪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