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平
摘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我们已经做到精心备课,但还是会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的挖掘深度、教师自身的课堂组织能力及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使得我们的教学出现意外,如果在教学之后,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并及时地反思,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提出整改办法,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在提倡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课标精神引导下,当今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种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实践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关于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的问题
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理解并推导基本的公式和定理。于是出现了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从公式到变形公式等等不断推导,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和应用公式定理进行练习的过程。学生看似学得很有序,但实际上应用能力得不到训练。
(二)关于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在合作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之后进行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中,以思想的碰撞促进思维的创新,学会借鉴与互助。而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有些老师设计的合作学习,仅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并没有考虑合作学习的深度,并没有考虑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使得合作学习失去了意义。
(三)关于探究性学习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的理念、方法、模式,旨在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的设计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会生活情景等,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进行设计。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有些课堂探究性问题接二连三,但是与学生的认知实际相距甚远,与学生的兴趣大相径庭,就会流于形式。
二、对于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探究:
(一)正确处理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之间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是简单的公式定理背过了,记住了就会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设计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并推理,学会自主推导公式,并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学过的公式定理解决问题,这样才是真正的教会与学会。问题情境的恰当设计及有效导引是学习的前提。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讲、自练、自测”,不但让讲有实效,而且也做到了讲练结合,也许会事半功倍。比如:学习积的乘方时,我讓学生先预习,根据预习提示进行探究:(ab)的二次方,三次方,一直到n次方是怎样推导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律?预习完后分小组讨论总结规律: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学生通过例题的自我展示,对法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出一般结论,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
(二)课堂上适度合作交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任何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困难,当自主思考后不能解决时,借助与他人的力量不失为明智之举。作为老师,如何组织合作交流,需要把握恰当的时机,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深度挖掘,提炼出有拓展迁移能力提升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学习的共性问题,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学习“分式方程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学生不会找等量关系,这是列分式方程的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要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设出未知数,参与列式;找等量关系的关键词:同时到达或提前20分到达等等,学生小组讨论,有时能得出好几个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深知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三)在兴趣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都是以兴趣为前提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创新的原动力。所以,数学课堂上要想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都不能忽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我认为现行教材“新人教版数学版本”只是纲样、线索,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去探索,用新颖、创新的眼光去认识教材、使用教材,有外延和拓展,更要具有“目标”意识,要了解教材与我们培养的对象,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我在上《轴对称图形》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段笔直的公路两旁有A、B两个村庄,为了方便果农卖果,收购商定在公路旁设一个收购点P,使点P到两个村庄A、B的距离相等,收购点P应设在何处呢?你会画吗?”学生通过自我探究,他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前面的知识是无法完成的,务必学习新知识,利用新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教学反思,让我不仅学会思考自己的课堂,还学会了与别人作比较,对别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找出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对照“取长补短”。在经历一次次的“问题——反思——新问题——调整和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后,我把教学反思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让反思成为习惯,使我有了挑战自我的勇气,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动。关于教学反思的实践,会成为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参考文献:
[1]张琳琳.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考试与评价》2018年10期.
[2]王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32期.
河南省灵宝市大王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