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纪王安石变法的现代性

2020-09-10 19:35:09梅小龙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失败原因现代性

摘要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变法旨在解决北宋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政治、经济、军事危机。王安石变法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给北宋社会注入了活力,但在新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不少举措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11世纪王安石变法的现代性。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现代性

引言:王安石变法不仅在中国古代变革进程、思想教育体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时期,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王安石变法,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一、11世纪王安石变法的概述

王安石變法发生在宋神宗时期,变法的目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改革运动。变法历程持续了17年之久,在实行过程中,通过青苗法、市易法,使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极大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进程。修建农田水利项目,促进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约了大量的训练费用,提高士兵素质。但由于各种现实原因,王安石变法仍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对改革理论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在变法也提出了一些较为独特的见解。

二 、11世纪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一)缺乏群众基础

在王安石所在的北宋时期,国家的主要税收开支用于宫廷内部、军费,官员俸禄等各个方面。经过查阅可知,各地官员敛财,偷税漏税问题十分严重,迫于强大的财政压力,国家只能增加关税,大大增强了基层百姓的负担。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虽然推动税务改革,没有深刻意识到增收背后深层的民生问题,没有深入考察基层实际情况,加上旧党舆论攻击,导致民怨四起。同时,11世纪自然灾害严重,百姓的日常的吃饭穿衣问题均不能解决,没有余力向国家借贷。

(二)识人不明,用人不当

纵观北宋整个发展时期,重文轻武,而王安石变法位于宋神宗继位不久,时间紧张,人事未形成稳定机制。人才管理机制与社会变革不适应。虽然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破格任用了一批年轻人才,但数量不多。从总体来看,新党内部人员综合素质有限,新党“干将”营私舞弊,造成社会动乱,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法制推行进度。同时,在推行新法过程中,宋神宗的态度也是导致整场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变法过程中,宋神宗与王安石存在分歧,内部人员四分五裂,无法与旧党进行抗衡。

(三)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从战国到宋神宗时期,我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持续将近一千六百年,在政治史上,中华是早熟的。而王安石变法内部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缺乏完善的举报信息公开制度。此外王安石性格孤傲,不能有效地接受内部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在变法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改革进程与社会发展不匹配。

三、11世纪王安石变法的现代性

王安石变法虽然发生在11世纪,居现在已经900多年,但对于当代的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下面将主要论述王安石变法的现代意义与经验。

(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赢得群众支持

在王安石变法之初,为了改革能够顺利推行,在民间大力宣传新法的重要性,在舆论环境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通过不断劝说坚定了宋神宗的变法和决心,从上至下的推行新法,传递变法思想。与旧党的多次辩论,引导社会各界群众 关注变法,通过舆论机制,潜移默化地改变社会各个阶层对变法的认识,使基层群众看到新法的合理性,让广大百姓在新法中得到实惠。

舆论环境为变法改革提供新思想新思路,提供生存环境,对于群众有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而当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舆论环境趋于复杂。国家要充分管理好网络空间,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自媒体等新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良好的舆论环境对我国顺利进行改革至关重要。要充分凝结群众力量,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避免改革工作的盲目性。

(二)完善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传统的封建教育中,以四书五经为核心,其内容严重阻碍了人创新思维的发展。而王安石充分吸取了范仲淹庆历新政的经验教训,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在新法改革前,已经培养出了一批适合变法需要的人才。王安石也提出了教学内容要与现实环境相适应,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教育直接决定着人的思想模式,在改革关键时期,尤其是任用政治素养高的人才,往往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在复杂社会环境中,部分基层干部思想意识滑坡,偏离社会主义制度。要加强日常的再教育制度,有效提高人才的政治意识,保证学习日常化、常态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界诱惑也在不断增多。应该强化对于基层干部的任用管理机制,完善日常的党课学习制度,加强对于干部德育素质的考核,加强道德修养,强化意识形态认识,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

(三)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

纵观王安石变法的整个历程,推行了大量的新举措,但内部仍然缺少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在我国实际发展过程中,应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整合多方管理机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推行依法治国,一抓再抓、绝不松懈,使广大干部自觉将担当、勤政、廉政统一起来。

例如,要构建基层党务纪检体系,有效抵制歪风邪气。提高群众对于国家工作的信服度,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从源头上阻止可能发生腐败的问题,避免独断专权的现象。加强群众的监督管理职能,开通网络监督机制,构建多点多个数据监察点,保障从严治党效果的真实,匹配多种形式的网络控制模型,实现纪检监察全过程、全覆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持续净化内部工作环境,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四)循序进行的进行改革与发展

宋在开国时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等一些列国策,是中华文明开始转向保守的封建王朝。要对北宋进行一场经济、政治、社会的全方位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也充分认识到了变法要循序渐进。充分考量了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变法进程过快,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出现割裂,导致变法难以继续。因此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完善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之间的关系,统筹管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正确问题,正确处理新与旧之间的关系。对内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循序渐进,借鉴传统,着眼现实,保证变法平稳进行。对内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积极因素,对外要消解反对势力,要首先采取和平的方式进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总结:王安石变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失误。王安石变法具有着明显的阶级性和时代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不仅有利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我国当前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孙军凯, 杨蕤. 王安石变法与宋代中枢权力格局的地域之争[J]. 南都学坛, 2019, 第39卷(2):31-38.

[2]李明轩. 浅谈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J]. 山西青年, 2017, (23):128.

[3]曹鑫. 再造秩序:王安石变法的道、术与势[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第20卷(2):59-67,109.

作者简介:

梅小龙,吴忠市政协信息中心。

作者单位:吴忠市政协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失败原因现代性
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性观念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28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10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中国博物馆(2018年4期)2018-02-16 07:36:58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研究综述
党史文苑(2017年2期)2017-02-20 14:53:13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分析
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 00:48:01
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成功率比较及失败原因分析
浅谈对“中国式”熔断机制的看法
商(2016年10期)2016-04-25 18:19:54
国民党大陆失败原因及历史启示
人民论坛(2016年8期)2016-04-11 12:42:32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