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牧军
摘要:高职教育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针对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来说更应当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基于理实一体化高职机械制造教改的要求而分析了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现理实一体化教改的优势,并就这些优势而研究了实现理实一体化高职机械制造教改模式的发展策略,期待能为业内人士提供必要的指导意见。
關键词:理实一体化;机械制造专业;高职教改
1 理实一体化高职机械制造教改要求分析
1.1 师资队伍理实一体化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授课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才能使其立足于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育形式,推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开展,从而促成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活动。
除此之外,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来促成自身成为“双师型”教师。
1.2 教学场地理实一体化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更需要极力推动教学场地的一体化,构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合开展的教学场地,比如,可以在基于校企合作,立足于高职机械制造的专业发展要求,统筹安排实现教学场地的扩大与完善,促进实训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实训基地,作为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实现结合的平台,它能够给学生提供运用专业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与实践的乐趣。
除此之外,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现教学场地的理实一体化,需要重视环境的营造,给教学场地融入文化环境,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得到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育,又能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的新青年,从而提升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培育人才的成效[1]。
2 理实一体化高职机械制造教改的优势分析
2.1 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在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其相对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它与其他人才所要求的理论能力有所不同,这就要求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应当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不盲目实践或者淡化理论、盲目创新。由此看来,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2.2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拥有熟练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作为导向,以实际的操作来作为知识的运用,因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职业人才的必经之道。过去的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多数都是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其习惯性被动接受教师教授过的内容,很少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则会促成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实践当中尽量应用理论知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情况下就能够逐渐拥有最好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
2.3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生源与本科院校差异悬殊,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拥有多元化培养人才的发展机制,以此来满足高职类学生不同职业、不同专业技能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基于当前我国社会人才的需求现状,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更受社会企业的青睐,这给高职类院校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基于自身人才培养的方式、办学条件、生源情况、就业需求等层面来制定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将理实一体化教学纲要做为学校就业需求与办学定位的主要模式。高职机械制造专业作为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育机制之一,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具备成熟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形势。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一种创造性实践,也是我国实现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未来的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要想在诺大的竞争市场中求得生存之道,就必须精准找到自身的教育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灵活办学、自主办学的优势,根据就业需求、社会需求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而求得质量与特色兼备的办学条件。因此,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基于职业教育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指导战略。
3 理实一体化高职机械制造教改模式实现策略研究
3.1 讲授教学法
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框架下,由该专业的教师展开教学项目,并给学生演示操作内容、操作流程等,然后再总结分析知识点的操作概念和操作原理,而后再在论证中突出教材的重点内容,给学生讲授理论系统知识,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构建相应的知识系统。除此之外,教师所讲的内容应当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对应的知识内容[3]。
比如在介绍《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基尔霍夫电流和电流定律时,教师应当首先要讲明:线路通电当中,某一时间节点与空间节点互相对应时,其内部电路所产生的电流总和为零;在电路中,任意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所经各个元件的电位降的代数和恒为零。然后,就可以让学生分组动手来做实验,对于此定律的正确性进行测量验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2 演示教学法
高职机械机械制造专业在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演示教学法来给学生提供简明、清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观察教师的实验示范,从而获得感性认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得理解所学知识,然后将实际事物与抽象理论知识相结合,在头脑中就能够快速形成解决办法,从而掌握正确的实践操作技巧[4]。
除此之外,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需要在教学开展之前就依照教学内容对课程所需要的教学工具和设施等准备齐全,保证教授内容具备良好的实践性与连贯性,比如在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施来播放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使得学生熟知电动机内部元器件的嵌套模式和其工作状态,使得学生在自己的认知中构建一个电动机的思维模型,从而增强其后期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
3.3 “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法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非常适合应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于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更具备适用性。理实一体化模式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主要是将学生作为课程的教授中心,其主张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不断地积累在课堂体系当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再通过实践化的操作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认证,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对《电工电子技术》进行实训的过程当中,可以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电路系统,学生完成制作任务后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5]。
3.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整合教学内容当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将这些知识重难点应用到课程导入环节,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得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到知识的应用原理,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面。在实际对案例教学模式进行部署时,应当先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对案例的整体环境进行简短明了的介绍,让学生明晰事物各项行为发生的动机,然后再以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对准备好的课件进行播放和讲解。之后,教师应当基于案例的主要内容,设定教学主线,并提出分析问题的思路,然后按照既定的理论框架来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活动,使学生能够互相讨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相应地开展有关的设计活动,而最终完成整个工作。随后,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应当归纳一下整体的讲授课程,并构建一个知识框架,以此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比如对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中“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案例,应当首先要求学生到某一路口观察并记录信号灯的实际控制规律,并依据这控制规律而写出具体的控制要求,之后再回到实训室选择实训设备,并确定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分配情况,再进行硬件接线和编写控制程序,然后就可以进行下载通电并对其加以多次调试,最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调试情况而写出实验
报告。
3.5 混合式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课堂,可以使用单个教学方法或者多个教学方法联合使用的方式,并且适当得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利用优慕课、微课、雨课堂等多种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及课堂“互联网+”的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6]。因此,开展混合式教学法的实际目的并不是去使用在线平台,也不是去翻新教学活动,更不是去建设智能化的教学资源,而是基于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以及广度。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形式,它需要基于专业岗位的工作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以此来促使学生的專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未来的高职教育,更要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尤其是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更应当做好这方面的教改工作。相信未来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会取得明显的进步,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必将实现操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乔.“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究与总结[J].科技风,2020(09):58.
[2]翟潘.论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子世界,2020(05):75-76.
[3]马国强.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分析[J].四川建材,2020,46(03):225-227.
[4]唐金元,王翠珍,卞金来,王思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任职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07):265-266.
[5]杜鹏,杨艺,席兴华.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J].湖北农机化,2020(01):92.
[6]车定新.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究[J].湖北农机化,2019(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