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方式探讨

2020-09-10 10:23张晓斐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人文关怀

摘 要:媒体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把人文关怀精神作为核心,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进行灾难报道时,应注重从人性层面关心受灾者,只有在人性层面关怀、尊重、敬畏生命,才能對灾难进行温情、客观、详细的报道,这样才能体现出媒体人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灾难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175-02

每一次灾难都会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会对社会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由于其突发性和紧迫性以及话题的沉重性,稍不注意就会给受访者带来心灵的创伤。基于此,本文探讨灾难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体现。

一、灾难新闻报道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灾难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人为,一种是自然。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灾害,都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新闻报道体现人文关怀,能够帮助受难者抚平心理创伤。灾难的发生通常都非常突然而且震撼,使人手足无措。灾难一旦发生,就会给人民和社会带来很大损失,对大众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使人感到绝望和无助,甚至造成心理障碍,例如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凉山大火等灾难。面对灾难时,媒体人应该站在受难者的角度,体现人文关怀,进行相关的报道。[1]

灾难发生后,其破坏性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许多人的生活,破坏社会和秩序的稳定,破坏人们所在的生存环境。从大量的破坏性灾害中可以看到,伴随灾害的发生,比较容易出现各种谣言。因此,媒体需要主动积极地回应,立足人文关怀精神,正确引导舆论,保持社会环境的稳定,并安抚受难者不安的心灵。

二、灾难新闻报道体现人文关怀的措施

新闻媒体面对相应的灾难,需要安抚受难者,展现出媒体行业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特征。具体而言,在灾难初期,新闻媒体应该坚持全面、客观、及时地报道,在信息公布上坚持透明、公开;在灾难中期,新闻媒体应该有效引导公众舆论;在灾难后期,新闻报道需要坚持灾后的心理重建、灾难反思等核心,充分宣扬人民的坚韧、自强等精神。

(一)客观报道,正确引导舆论

面对灾难,各大媒体大多会通过多方面的报道,向公众提供多维、透明的信息,遏制谣言的产生,为社会稳定和消除潜在危害作出巨大的贡献,也极大地增强人们对社会的安全感。例如2020年初我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各大媒体都针对疫情进行了多维度、多角度的报道,及时将全国各地的疫情真实地传递给人们,确保全国抗疫工作的透明报道,充分发挥媒体的号召力。

在面对各种灾难的时候,人们只有保持强大的毅力和团结,才能正面面对灾难、进行斗争,毕竟灾难造成的巨大破坏会使人们恐慌、脆弱,也会使人们的心智下降。在这个时候,媒体需要通过引导舆论,疏导人们的心理,增强人们面对灾难的斗志,勇敢抗争。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医生和护士,对其的报道传递了坚毅、温暖、阳光等正能量,鼓励国内的民众,安抚了民众在疫情中的恐慌心理,为抗疫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媒体一直在持续关注灾区的状况,关注灾区群众的心理状态。灾难中的报道向人们传递了灾区民众坚忍不拔的精神,立足人文关怀的精神核心持续报道灾区的情况,激发人们面对灾难的勇气。[2]

(二)选择适当的标题和图片

灾难的新闻选题应该清晰、合理,所有媒体都在这上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新闻标题中充分展现人文关怀的精神,用媒体的感情感染民众。例如在2020年武汉抗疫报道中,央视网发表了《【战疫最前线】战疫爱情故事:此刻没有鲜花戒指,但有你有我便足矣》,这是以抗疫一线人员为第一视角的报道,标题中展现着人文关怀的特征。灾难新闻中的图片要立足于真实情况,同时也需要充分保护受难群众。图片的展示方法要合情合理,在灾难中有关牺牲的图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灾情的真相,但也会导致其他人群的恐慌,因此在报道灾情的时候,需要尽力避免血腥或者牺牲的图片。

(三)展现人文关怀要注意的问题

新闻媒体人在报道灾情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而政府要完善相关的透明机制,有力地支持新闻媒体人。另外,在面对、处理灾难的时候,政府要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充分遏制谣言的散播,缓解民众的恐慌,做到以人为本。新闻媒体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并且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做到以人为本,展现人文关怀等精神。从本质上来说,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决定了新闻媒体的任务和目标。媒体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能够直接影响灾难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普利策曾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三、灾难新闻报道体现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坚持报道的基调和准则

新闻媒体面对灾难时要保持严谨。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新闻媒体的报道应该坚持正面、以人为本、主旋律等。但有一小部分媒体工作者没有坚持应有的基调和原则,作为一个看客来看待灾难和受难者,没有考虑受难者的心理,更有甚者将灾难当成娱乐游戏来吸引眼球,这样很容易受到社会民众的质疑。在报道灾情的时候,新闻媒体要坚持客观和公正,对灾情不隐瞒、不猜测。但仍有小部分媒体在对灾情进行报道的时候融入主观臆想,更有甚者还进行了猜测和预言,这种报道违反了客观公正的报道准则,也会引起广大民众的恐慌。

(二)严守新闻行业的道德规范,把控报道的尺度

目前,有一部分媒体将目标放在收视率上,为了无限满足观众感官,在报道灾情的时候违反新闻行业的道德规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批评和唾弃。在报道灾情时,新闻媒体工作者不能使用血腥和强刺激性内容来吸引大众眼球。在报道灾情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严守道德规范,体现新闻媒体人的人文关怀精神。

对媒体人来讲,面对灾难,如何在报道中掌握好尺度,是衡量其专业能力的重要部分。当前,对比有关汶川地震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各个维度的报道,我国新闻媒体有了跨越式的成长提升。在面对灾难时,新闻媒体人要从容对待,并及时有效地报道灾情,持续关注灾情的进展,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开透明的各种信息,合理控制报道的尺度。另外,新闻媒体人在报道中还要深入挖掘灾难中的故事,弘扬灾区民众勇敢、坚忍、团结的民族精神。

(三)以情动人,展现人文关怀的策略

有少部分记者在灾情报道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报道而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忽视了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对待生命非常漠然,只想吸引眼球。只有拥有爱心和高尚品格的记者才会珍爱生命,才能用记者的方式传递爱。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引导舆论、传播新闻、服务人民的使命,这些使命要求记者必须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这也是新闻工作的性质。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才能在新闻工作中贴近人民、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将感受到的强烈情感和责任融入报道。

真实、情感都来源于细节,记者只有挖掘细节,才能感受到真实的情感,才能将新闻报道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产生情感的共鸣。[3]例如在2020年的抗疫过程中,记者关注到了医护人员身上的防护服写上了名字的细节,而后展现出情感和精神。在新闻报道中,只有细节才能使新闻“生”“动”起来,从而使报道的效果更好。

四、结语

新闻媒体工作者需要坚持人文关怀这个精神核心,立足人性,直面灾难,充分关注受难者的心理感受。只有尊重、敬畏生命,才能用温情报道灾难,这样才能在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中体现媒体行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谭嘉平,单超.灾难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路径探究[J].科技传播,2019(23):23-24.

[2]许绍良,马云.体现人文关怀的灾难新闻报道出镜记者角色定位[J].传播力研究,2019(31):138.

[3] 杨柳.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传媒论坛,2019(03):91-92.

作者简介:张晓斐(1984—),女,河南郑州人,本科,编辑职称,研究方向:电视新闻编辑。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人文关怀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策略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故事细节语言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