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一名新媒体编辑

2020-09-10 07:22周健军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

摘 要:在互联网浪潮下,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革,与之相应的是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也发生了巨变,作为巨变中的内容生产和把控者,新媒体的运营人员应该做怎样的调整、探索和适应?本文从一名从业者的角度,对实际操作层面进行浅析,在新的传播机制下,保证主流媒体能够继续加强主流阵地建设,引导主流舆论,进一步做好新闻传播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编辑;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170-02

网络的洪流越向前潮涌,融媒体转型升级的步伐越快,报纸受到的冲击越大。在纸媒“日渐消瘦”的大背景下,报社内部整合不可避免,越来越多的员工主动或被动向新媒体岗位转型。2015年,按照报社安排,笔者从总编室调岗至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需要做什么?和报纸编辑有何不同?大家在思维、观念、基本技能、操作手段上有哪些区别?作为转型5年的媒体人,笔者从个人角度谈谈近几年的感受。

一、快是硬道理

网络改变了传播方式。读报时代的快讯是什么?除了号外勉强算得上快讯,其余新闻都难以称得上快讯。很多都市类报纸曾经还设置有“截稿新闻”这一栏目,就是为了突出新闻的时效性,但是后来慢慢取消了。等到新闻印刷在纸上,新闻的时效性显然已经没有了,要么过了几个小时,要么过了一夜。而新媒体截然不同,突破了纸张的限制,有新闻就发、有重大消息就抢。因此报纸编辑还在对稿件揉碎整合打磨之时,新媒体编辑已经用最简单、最直接有时也可以说是最粗暴的方式,对消息进行了最快的推送。如果说报纸的时效性最快次日见报,那么新媒体时效性竞争已经从“天”为单位提速为以“分秒”为单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用在新媒体上最贴切不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所在的都市时报的新媒体编辑就速推了众多权威信息。疫情期间,大家最关注的就是疫情增长数据和自家小区或者周边小区有无病例。为了尽快抢到每日数据首发,编辑们铆足了劲头,不间断刷新云南省卫健委官网,甚至在凌晨两三点、拂晓六七点也不停歇。微信单条阅读量500万+的爆款《云南已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1例 昆明4例 曲靖、玉溪、红河、大理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刊发于2020年1月25日都市时报微信公众号,这可能是云南本地阅读量最高的单条微信文章之一。5天后,1月30日,昆明市五华区发布两则公告,分别为《关于对春晖小区颐达园3栋2单元、3栋3单元实施隔离封闭管理的公告》和《关于对耀龙康城8栋3单元实施隔离封闭管理的公告》。这是本地官方首次公布确诊病例行踪轨迹到小区,新媒体编辑迅速使用公告截图,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昆明两个小区出现确诊病例!3个单元被实施隔离封闭管理》,引起朋友圈大量转发,阅读量达到了150万+。这两条稿件编辑都没有做精编,在具有极大冲击力的事实面前,已经不适合慢工出细活,只有快速及时地把事实呈现给广大用户才是硬道理。

二、对网络素材必须保持敏锐

作为新媒体编辑,网络感很重要。这里说的网络感不是指行文上的网感,而是对网络线索、网络素材的敏锐度。新媒体编辑成天关注网络,在各大平台上钻头觅缝地寻找选题和线索是工作常态,这样的工作习惯,久而久之会使很多编辑失去网络敏锐度。同样的选题做多了、类似线索见多了、同类素材用多了,编辑往往就会忽略一些容易引爆热点的题材。

比如2019年8月27日,有游客发帖吐槽昆明地铁火车站与火车站不互通问题,标题为《昆明最坑人的地铁设计,到了火车站却进不了火车站,游客都懵了!》。这个并不是新问题,在地铁通车那一刻起,本地媒体就关注过地铁火车站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且近几年不断有类似资讯在媒体上刊发。既然屡次曝光、发问,都还是老样子,那还要不要做报道?不少媒体的编辑可能在都市时报之前就发现过这个网贴,但是都忽略了。在9月1日,都市时报新媒体编辑在网络上发现了这条线索,虽然已经过去三四天,但还没有媒体介入,虽然是老问题,但是再次引起游客不满,本地市民也有苦要说。火车站作为对外展示昆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这样的事情不能一拖再拖、悬而不决。

显然,编辑的判断是正确的,稿子在推送后被多家媒体转载,随后都市时报新媒体和报纸协同推进,对昆明地铁种种不合理设置进行了持续系列报道。此后不久,昆明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昆明火车站,对“不互通问题”现场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不能让昆明老百姓再等了”。

三、作为编辑,技多不压身

笔者从2006年进入报业,做过记者,当过编辑。作为一名报人,行业前辈一再教导我们,编辑应该是“杂家”。所谓“杂家”,其实就是要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有所了解,都懂得一点,“归纳起来,基础知识、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就是新闻编辑的基本知识构成”“而且新闻编辑工作往往是细分成不同专业与领域的,还要求从业者成为他所分管的这些专业和领域中的行家”,[1]也就是工作久了,再慢慢由“杂家”变成“专家”。新媒体编辑也是“杂家”,但是这个“杂”的范围和传统媒体记者编辑的“杂”不太一样。除了知识“杂”,各行各业都要有所涉猎之外,主要在实操技能上要“杂”。除了有基本的文字功底,会采访、写稿、编辑,还要会拍图、抠图、做动图,会拍视频做后期,会当导演、演员甚至做主播,更基本的是要熟悉各类互联网工具,在关键时刻可以身兼数职,做好新闻多样化推送。

比如在2019年昆明市两会报道中,都市时报新媒体的编辑就充分发挥了技多不压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新媒体的特性,多形式、多角度、多平台对两会内容进行了立体化、多层次呈现。在室外搭建直播间征集民意,编辑化身主播和导演,在篆新农贸市场、大觀商业城、海埂大坝、汽车客运站等地,将市民请到直播间,面对镜头说出对两会的期待。另有编辑在旁边负责拍图、拍视频,采集素材。在素材采集之后,编辑当天马不停蹄地制作短视频、音频、长图、图集等不同形态的新媒体产品,在不同平台传播。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当天,编辑又化身主持人,在“中央厨房”演播厅里与专家对话,深度解读工作报告。

新媒体编辑能在众多角色之间无缝切换,是互联网时代对新闻人基本技能的要求,也是新闻人生存在的基本要求。很少有哪个平台需要仅仅会写文字的运营人员,一岗多能是对新媒体运营人员的基本定位。

四、做一个会和网友聊天的人

传统报纸与读者的互动,有两个渠道:新闻热线和编读往来。新闻热线直接对应的是热线人员,热线人员大多只负责记录和反馈,对读者来说互动几乎没有。编读往来由于种种原因,版面小,而且都是精选后的刊登,和读者的对话空间小、时间远。因此,在纸媒辉煌的时代,互动极为有限,读者想看什么、对哪些栏目有意见、对哪些新闻不吐不快,报纸基本听不到,有时候也不愿意听。报纸的传播是单向的、点对面式的,“一份报纸不是为了给某个具体的人看而办的,而是给范围不确定的接受者群办的”,[2]因此报纸刊发什么,读者就看什么,读者没有选择权。

在新媒体时代,这种点对面式的大众传播方式无疑已经行不通了。人人都能上平台、人人都有话筒、人人都是“记者”,如果媒体仍然闭门造车,那问题就不光是用户流失这么简单,可能自身都难以生存。粉丝是新媒体运营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粉丝量高、活跃粉多,平台的影响力才能有充分的体现。目前,新媒体平台最能直接与粉丝互动的地方是评论区,评论区留言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台的活跃程度。因此,互动成为了新媒体运营中另一项重要的工作,会聊天也成为了新媒体编辑一项重要的技能。新媒体编辑要会用网络热词,开口要喊“亲”,既可正义凛然,又会“卖萌”撒娇。

做一个会聊天的编辑,善于与粉丝对话,能够把路人变成粉丝,把普通粉变成活跃粉,甚至把活跃粉变成高级粉,因此是新媒体编辑需要具备的技能。而且,与粉丝交流还能获得更多的线索和选题。

五、会取一个有价值的标题

按照编辑学的定义,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编辑对标题的制作往往是在截稿时间的压力下完成的,工作难度极大,有时还需要集思广益。[1]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点睛之笔,但是从来没有哪一刻像新媒体时代,标题的地位显得如此重要。

报纸上的新闻,如果标题不吸引人,读者可以去看导语是否精彩,还有继续读下去的可能。而在互联网上,如果标题不能吸引人眼球,文章就不会有人点开,就算内容再好也属于无用功。正因为如此,网络新闻出现了大量的“标题党”,比如“震惊了×××”“删前速看×××”“×××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吓尿了×××”“不转不是中国人”等。

“标题党”不可取,但是平平无奇的标题在新媒体上也不可取。既要避免“标题党”,又能吸引用户,这是新媒体编辑长期奋斗的目标。比如2020年4月25日昆明降温、轿子山下雪的新闻,我们最初使用的是轿子山下雪、昆明降温这类标题,但是下雪的新闻点在中午已经被其他媒体使用,我们的推送是在下午6点,如果再用下雪这一个点,对用户来说已经不新鲜了。在来回不断打磨中,5次修改标题,最终确定标题为《你在吃火锅吗?昆明冷到爆!除了下雨,还下雪了!但有个好消息…》,使用“你在吃火锅吗”就是想与用户共情,拉近文章与用户的距离。这篇文章推送后,评论区大部分留言都与火锅有关,阅读量达到了2.5万。

又比如2016年,都市时报微信公众号对国庆黄金周西南四地的旅游情况进行对比盘点,昆明接待游客数和收入都远远落后于成都,低于贵阳。最终推送的标题为《一声叹息!成都国庆旅游收入近100亿 超云南全省 是昆明7.9倍 贵阳是昆明2.7倍》,戳中了昆明人的内心,引起了共鸣,出现了“昆明的旅游怎么会这样”“该如何思变”等思考,引起了大量转载和讨论。

在新媒体标题的制作上,不只是提炼出文中精彩的点,更需要的是能够打动人心,与用户产生共鸣,有尺度、有价值、有良心,这样标题才能深入人心。

六、结语

媒体转型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员的转型同样如此。互联网持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变成了各类思想观点、利益诉求激烈碰撞交锋的平台。因此,主流媒体旗下新媒体平台的运营人员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编辑一方面要适应新媒体的生产方式和节奏,另一方面作为信息的发布人和把关人,要更好地担负起媒体人的职责和使命,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旗帜鲜明地传播主流声音,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参考文献:

[1] 蔡雯.新闻编辑学(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4,245-247.

[2] 戴元光,金冠军.传播学通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81.

作者简介:周健军(1984—),男,江苏如皋人,本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