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霞
摘 要:本文研究的学校为藏族自治州的落后地区,学校班级人数多,大多为文科班。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很多学生只是秉着学业水平过关的态度敷衍了事。对于像减数分裂这样的高中生物学重难点内容,很多学生基本放弃。针对本节内容难烦杂等特点,笔者根据该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尝试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设计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案例,以供本校其他生物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减数分裂;模型构建;教学研究
本文通过在生物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利用制作模型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研究的学校为藏族落后地区,本校学生大多在高二分科时选择了文科,这使得大多数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所教班级为文科班学生。在很多时候,对于很多年轻老师来说有“不得志”的苦恼。面对此现状,对于大多数生物学教师来说要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感兴趣并且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就成为了该校生物学教师面对的极大挑战。在本文中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在教学中应用模型制作的方法,以减数分裂第一课时为例,说明利用模型制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本节内容的重要性
1.1课标的要求
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足以见得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制作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在教材中的地位
减数分裂是生物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它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知识的基础,因此有承前启后作用。本文就如何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设计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1
1.3高考中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常常会和有丝分裂及遗传相结合考察。近几年的高考中,对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都没有直观的出现,但对遗传学的考察每年都有相应的题目,而要深刻理解遗传的本质,必须要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所以说近几年高考是间接的考察了减数分裂,但是2017年高考的考察方式有所变动,第一个选择题就是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比较的详细考察。由此见得关于此节内容不管是直接考察还是间接考察每年都有所涉及,并且是整个遗传学的基础。所以说,很有研究的必要性。
1.4在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笔者以减数分裂为关键词在知网中检索出有关减数分裂各类研究的文章共4462篇,其中关于减数分裂教学研究的共163篇。通过有关文章,足以见得,关于减数分裂教学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及一定的参考案例。
2.本节内容分析
本课时以必修一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和初中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是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知识的基础,也为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重点内容,只要搞清楚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那么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也就迎刃而解。
3.减数分裂的教学过程设计
3.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一起回忆真核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是什么?以人为例,如果精子和卵细胞以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的方式形成,那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会怎样变化呢?让学生思考回答,并列举有关细胞分裂的方式来复习旧知。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3.2减数分裂
3.2.1减数分裂的概念
以播放微视频,小组合作,问题驱动等方式来理解减数分裂。请学生阅读课本P16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以下问题:1.提出减数分裂假说的科学家是谁?2.减数分裂的生物有那些?3.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4.减数分裂的特点是什么?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什么?
设计意图:播放微视频,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阅读,阅读回答问题,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3.2.2精子形成的場所
阅读课本P16的内容,找出精子形成的场所。结合学生的预习内容,播放精子形成过程的微课。总结每个时期的特点。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Ⅰ)前Ⅰ:同源联会四分体;中Ⅰ:纵队两列赤道齐;后Ⅰ:同源分离均两极;末Ⅰ:初级分裂成次级。减数第二次分裂(减Ⅱ)前Ⅱ:一组非源染色体;Ⅱ:数点清晰赤道齐;后Ⅱ:点裂数增分两极;末Ⅱ:次级分裂成精子。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和课前准备,画出减数分裂过程的图示,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减数分裂过程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过程的模型,并贴于黑板上通过纠正,形成每个时期的分裂图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学习,使学生理解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通过自制模型和图示过程掌握每个阶段染色体的行为特点。
3.3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减数分裂,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详细学习了减数分裂的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图示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及自制模型加深对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变化的理解。
结合课堂内容,在作业本上自选制作减数分裂几个时期的模式图,预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模型和图示过程掌握每个阶段染色体的行为特点。
4.教学分析
4.1教学重点的突破方式
4.1.1减数分裂概念的突破
通过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掌握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逐渐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并且大家基本都理解了建树分裂的概念
4.1.2精子的形成过程重难点突破
精子的形成过程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课前已经让学生预习了相关内容,并且在导学案中已经提出了要画出只有两对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过程。另外,在课前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做出减数分裂的过程模式图。这样就保证了学生上课之前是已经充分预习了的状态,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进展。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简述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再利用微课的形式展示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最后结合同学们自制的模型精讲减数分裂的每一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并叫部分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模型贴在黑板上形成本节课的板书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并且及时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并进行适时纠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4.1.3注重课后实践。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準备的材料制作染色体模型,模拟减数分裂在各个时期过程。边构建边理解、边记忆,利用模型识别各时期特点,计数染色体数目,根据构建的模型(和视频动画)画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这样更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其中有过程仍然有染色体的形成,还有对形成的精子类型和数目没有在模型中体现出来等。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赵红霞,三维模型及其动画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吕冬霞,金岳雷,张玉萍,金绍静,张鹏霞.“图启”教学模式在减数分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5].慕晓茹.基于认知原理的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3.
[6].吴敬杰.新课程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韩荣华.浅谈减数分裂的课堂教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李霖,马玉银,刘俊.减数分裂教学的拓展[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
[9].孙淑伟.“减数分裂与精子的形成”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