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语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必需技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实现良好沟通的前提。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无论自身的学识多么丰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完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也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关键词:口语表达;人际交往;沟通;教学效果
一、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口语,又称口头语言。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人类区别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相互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就不会有新思想的产生,没有口语表达所传递的知识就不会有学习的产生。
考试重要环节之一的面试,社交场合的人际交往,公共场所的信息交流,演讲台上的侃侃而谈,辩论赛上的针锋相对,紧急突发情况下的临时演讲,这些都需要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素质,同时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能力。
二、教师良好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清楚、完整的口语表达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教学是通过一定内容的学习,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连接学生和知识大门的“桥梁”作用。教师作为成年人,在人生阅历、专业知识、理智水平方面都比学生更加丰富、渊博、成熟,所以在知识学习方面,师生之间是授受的关系;在人生阅历方面,教师的经验是学生的前车之鉴;在理智水平方面,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为了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实现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做到清晰、准确地表达。清晰、准确的表述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在无形之中也是教师教学魅力的体现。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学艺术美的体现。优美、和缓、富于感情的语音、语调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夸张、比喻、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能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的口语美,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追求口语美的情绪和欲望。因此,教师的口语美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學的效果,而且也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教师较强的语言应变能力体现了教师口语表达的智慧美,运用含蓄幽默的表达方式解决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化解尴尬情境,运用启发性的语言,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教师口语智慧美的体现。温馨隽永的语言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教育效果,甚至是终生铭记,影响深远。
虽然每个教师的口语表达方式与个人修养、学识水平、个性气质和理想情趣等关系十分紧密,但每个教师都形成了自己的口语表达风格,或幽默风气,或含蓄隽永,或温柔如水,或清新活泼,或冷静深沉,虽风格迥异,但异曲同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教师的教学具有示范性,口语亦是如此,在与教师的长期交往过程中,学生长期耳濡目染,自然以教师为榜样。教师的优雅谈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示范。任何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所不同的是,低学龄段的学生视教师为唯一的“权威”,随着学龄的增长,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日益凸现出来,他们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学识渊博、待人温和、谈吐优雅等具有个人魅力的教师作为自我的学习榜样。如果一个学生与教师之间连交流都存在障碍,那么学生对教师根本不会产生好感,更谈不上视教师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了。
三、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举措
完整、清晰、准确、有逻辑的口语表达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方言及自身的影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口语多数是掺杂地方方言的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为了让学生听的清楚,便于理解,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要对自身的口语表达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一是正确对待方言,合理处理方言带来的影响。生存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深远的。饮食、风俗、语言等这些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人的身上,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不同场合中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毫无疑问,同一区域的人在交流时并不会产生障碍,但是不同区域的人之间因为语言、风俗等的影响会产生交流方面的障碍。因此,教师要自我监控方言对教育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使自己的口语表达尽可能清晰准确,不要引起歧义。在特定的场合,例如为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等使用方言,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要运用全国性的通用语言——普通话进行教学。
二是扩大知识储备量,口语表达时注意前后的逻辑性。口语表达的内容要存在前后的逻辑性,不可随意发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顾前后内容的联系和区别。逻辑性强的知识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当然,为了实现讲授的逻辑性,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更新,不断完善知识储备,加大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教学中旁征博引,这样才能在外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至于因知识的疏漏引起外在口语表达方面的错误。
三是注意学生的接受力,选取学生易于理解的话语进行表述,避免用生僻晦涩的语言。教育不是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学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和主观态度、学习愿望、学习动机等都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自身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要高效利用时间进行教授,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语速适当放慢,插入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是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进行教学,以情动人。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单调乏味、“毫无波澜”的语言和抑扬起伏、饱含感情的语言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正如梁启超所说:“用感情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饱含深情、感同身受的语言更能打动人,直击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侯德志.口语表达的基础训练[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8月第19卷第4期.
[2]江尚权.浅析教师口语表达的魅力[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4卷第4期.
作者简介:陈瑞玲(1989-),女,汉族,山东菏泽人,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