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宏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自我教育的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强调“真正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本文着重探讨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可操作的底层,进行了初步尝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自我管理;方法
不少农村家长常年外出务工成为常态,祖辈在无奈之中担负起“勉为其难”监护人的角色;家庭原因,导致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农村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当欠缺。采取恰当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每个农村教育人必须面对的任务。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学生自己在处理个人事务及与他人、集体关系时,应具有的自我控制、调节及教育能力。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从学习管理能力、生活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入手。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目标引领法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基础,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单元目标、阶段目标、总体目标。在制定目标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测试情况,由学生制定,教师提出中肯的意见。制定目标要循序渐进,单元目标可在开学后一周左右完成,阶段目标适当后延,总体目标最好依据期中学业测试水平制定。
2、反思记录法
学生都有自己的“反思小站”(记录本)。当天反思前一天作业完成、知识理解、老师的评价等等,记录下来,并说一下以后的打算。活動宜统一进行,避免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了解。
3、量化评估法
(1)制定自主学习评价得分表
利用学生对分数最感兴趣的特点,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量化为具体指标。
笔者所教语文学科,针对语文学习的特点,制定了“语文自主学习评价得分表”。内容包括预习、课堂表现、读书笔记、练习、写作等几部分,涵盖了学校语文学习的主要环节。如预习,从字词的掌握运用、课文的段落序号、自己的感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都有相应的标准,根据达到的水平得到相应的分数。几部分总分为一百分,不同分数对应不同的等级。要求学生每周自评两次,并结合自评情况与自己或同学纵向、横向比较。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起步阶段,需要教师多指导。坚持二到三周后,学生课前预习蔚然成风,课堂发言积极踊跃,读书笔记绝大多数同学认真记录,不乏有超额完成的。
(2)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
制作学生“成长树”,根据分数不同,颁发一到三面奖励小红旗,学生自己粘贴在专属位置。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又自我激励。
4、小组互助法
小组采用“捆绑式”评价,一荣俱荣。根据程度不同,小组成员命名为“太阳”、“月亮”、“星星”、“灯塔”等。其中“灯塔”为学习相对困难学生。每次让“灯塔”发光(发言)时,小组内“太阳”争先恐后给与帮助。
这种方法,既促使得中下等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又让优秀生乐意主动帮助组员。
二、培养生活自我管理的方法
重点是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
(一)校园生活
1、自我约束
管理学将“自我管理”界定为个人对自身思想行为的自我约束。可以发动学生自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如卫生制度、值日细则。既让学生主动参与,责任到人,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角色互换
定期轮换班干部,绝大多数同学有机会检查本班同学在校生活的诸多方面。从中发现问题,自我反思,从而主动作为,而不是一味在别人的催促中行动。
3、榜样示范
评比“金星闪耀”好少年,榜样示范。如“讲究卫生星”、“文明礼仪星”、等等,让优秀典范引领带动。
(二)家庭生活
学生具备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
1、合理规划时间
学生根据学校作息时间,安排在家的时间。起床的时间、起床后应做的事情、上学准备,中午放学、下午放学后必须要做的,及时完成。
2、媒体展示
学生定期在班级微信群发布做家务的照片。例如,可让中高年级学生把叠被子的照片发出,选出优秀的在班内展示等。
3、氛围熏陶
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讲孝顺小故事,搜集小学生自立自强的典型事例,进行有关演讲比赛等等。通过各种形式。让自立自强的意识扎根在学生心中。
三、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处理人际关系,是能力也是技巧,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因此,老师和家长应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技巧,并灵活运用
1、会称呼。教学生亲戚、朋友的称呼,当客人来方时,能够主动打招呼,不能一言不发。
2、学习基本的待客之道。如给客人端茶用双手,对别人的夸赞表示感谢等等。
3、教育学生有宽容心。
宽容是一个人心灵健康的心电图,是世界上最美好的通行证。当别人无意中犯了错伤害自己时,要学会宽容,这样自己的朋友就会逐渐多起来,就容易和别人相处。
4、在活动中培养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只有在一定活动中、一定群体内,人际交往能力才能锻炼提升。如组织猜成语、接力跑等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生们面对比赛成败,就会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在交流中提醒学生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谈话,也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还要注意态度大方,语言尽可能精彩。
四、心理压力自我调适的引导
小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家庭,如父母对学生过高的期望、教养方式不当、家庭环境不和睦等,另一方面来自学校,如学习任务、教师的批评、被强势同学欺负等。既要对学生积极引导,又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调适方法。
1、教师教育学生应宽严相济
“严师出高徒”,虽然“严”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但也有“度”。不能一味用严厉的语言、严苛的手段管教学生,以防过严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2、开设“知心专线”
给每个学生创造“单独连线”教师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与老师一对一表达心理上的困惑、压力,便于对学生及时纾惑。
3、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应让家长明白,家庭矛盾经常在学生面前爆发,会给学生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使学生的情绪长期处于消极之中。为了孩子,家长要想方设法营造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孩子犯错,不能用打骂等简单粗暴方式教育,应该用充足的道理说服;奖励学生,不能用金钱、物质一味满足,否则会让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作为一线教师,本人从以上四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肯定有不足。方法不止这些,有待进一步探索。虽然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林丽.提高农村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几点看法.新课程2019(35):
[2]韩春兰.浅谈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
[3]曹静.试论小学生心理压力自我调适的引导策略.读与写,2020(4):20
(偃师市翟镇王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