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高祥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更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各项能力的主要渠道。构建高效课堂既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又可以促进激发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应将“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合作交流;教学效果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是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想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互助共享,共同提高。当然,教师精心施教,用心用爱与学生交流互动更是不可或缺的。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心灵契合,构建高效课堂便水到渠成。正可谓“心有灵犀,一点即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强列的求知欲。在乐趣中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还可以引发积极主动的学习情绪。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追求欲望,就会乐意去学,主动去学,课堂效率自然也会提升。而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此时就应该重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课堂能力提升,则教师需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特征,针对性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科内容,逐步养成学科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参与学科教学活动的开端。
二、建立朋友式的師生关系
作为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需要做的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心理上,高中生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比如在课堂上学生更喜欢自己举手回答问题;而在生理方面,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阶段,对自己各方面要求都会很多,所以在这个敏感的阶段,教师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2、作为教师要多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讲究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做到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
3、放下身段。教师需要主动跟学生做朋友,以朋友的身份跟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对你没有防范心理,这样学生才不会避讳,对教师也不会有胆怯的心理,进而才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三、将策略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分析问题
一个良好的解题策略的形成取决于三个因素:知识结构、信息加工方式、非智力因素。随着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高中数学解题策略的教学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教师应将策略意识融入到整个高中数学课堂。例如在数学概念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有利于学生模式识别的积累,提高学生解题策略使用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教学为例:
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ABC中,求.
平面向量夹角是数量积的上位概念,例1能很好的辨析夹角的定义,教师在用定义法解题后,应引导学生能否用投影来解决,实际上,如图1-2, 在 上的投影为 ,所以 ,即直观又快捷,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多元选择的策略意识,有利于模式的积累.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对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可全面巩固和发展教学的成果。
四、加强课本课后题对于学生的引导与作用
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而言,课后习题仅是一个媒介,学生获取课后习题的答案并非根本目的。课后习题的存在,在于让学生反复推敲新知识点的基础要素,在脑中构建基础思维树状图,对于新知识有合理的规划安排,通过对基础要素的理解,提升自身解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除了基本知识的考察,对于学生思维活跃性以及创新性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在这里,我以一道例题为例:
(人教A版《数学1》第19页第2题)已知函数f(x)=3x^2+2x
求f(2),f(-2),f(2)+f(-2)的值
求f(a),f(-a),f(a)+f(-a)的值
解:(1)由f(x)=3x^2+2x,得f(2)=16
同理得f(-2)=8,则f(2)+f(-2)=24
由f(x)=3x^2+2x,得f(a)=3a^2+2a,同理得f(-a)=3a^2-2a,则f(a)+f(-a)=6a^2
看来,对于第二问,只是又将第一问解了一遍,只是将数字2换成了字母a,可仔细注意后发现,f(x)=3x^2+2x对于x=2,x=-2,这两个式子,是两个对称的式子,他们的和就是2×3×2×2,那么对于第二问,只需将2换成a,即6a^2。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列举课本课后题,我们能够看到,某些数学习题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结果可以锻炼学生的类比,创新思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题目本质以及所提供的思路,为学生拓广思维,让课后习题起到引导学生思维,加强学生思维导图的作用。
学生对于课本课后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学生普遍认为课后习题的训练并没有需要重视,学生往往被动性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辅任务,对于课本,课本课后题没有进行深层次讨论。学生本身忽略了课本课后题对于自己带来的课前引导作用,以练代学,通过习题来巩固课堂新授课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自身对于知识点应用,提高解题能力,这是课本课后题所带来的作用。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本课后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起到的重要引导作用,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夯实基础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一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本课后题对于不同学生,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性,学习能力差异性,分层布置教学任务,实行“因材施教”。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本课后习题,有层次的分布不同的习题任务,例如苏教版增加了相应的操作,阅读,开放性题目。对于学生而言,从自我学习能力出发,有根据,有目的的筛选适合自己的习题,提高自我学习能力,适应高考解题节奏,是高中数学课本课后题的最后目的以及对于学生的作用。
结束语:总体来说,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应尽量综合学生各方面的条件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拟定教学目标,并生动形象地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还要建立健全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最终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提升学生将知识内化的能力,有效解决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意识到,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多一些想法和策略,最后将最优的教学策略运用到现代高中数学课堂。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落实好教育教学改革新政策,坚持利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指导与规划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育政策不再是空喊口号。
参考文献:
[1]王国周.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2(05 )
[2]吴实习.浅议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J].学周刊.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