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珊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阅读能力作为语文学科重点培养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作者情感,增强学生自身感悟有很大帮助。要想切实推动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提升阅读能力,需要教师采取科学引导。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进行了探讨,旨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
前言
语文是一门侧重知识积累的学科,阅读是学生增强知识底蕴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开展自主阅读。以往阅读教学效果欠佳,根源在于学生兴趣缺失、阅读手段偏少、阅读时间不充裕等。因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养成进行了探究,以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需要借助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让学生形成“我想读书”的意识。
首先,结合课本教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槐乡五月》一课中,由于一些学生没有见过槐花,影响了其认知。教师从互联网上搜集鲜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到眼前一新,从而对槐花有个更为直观的感受。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感受文字之美。再对白、美等字眼细心品读,进一步提升认识。同时,让学生找出描述花香的词汇,比如“醇香、清香”等,从而刺激学生大脑,让其仿佛闻到槐花香。
其次,开展阅读交流。教师在教室设置图书角,组织学生共读好书,并撰写读后感,由教师进行评比。同时举办朗诵比赛,以此激发学生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活动。比如低年级开展亲子阅读、中年级背诵《弟子规》《三字经》、高年级开展演讲活动。
最后,推荐课外读物。推荐主体不仅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学生。教师以兴趣为抓点,精心筛选优秀图书,并将图书分门别类,制作成书单,交由学生进行选择。选择类型要多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让学生感受我国两千多年的璀璨文化。教师鼓励学生推荐好书,与学生分享读书心得,以此给学生图书选择提供参考。
二、拓展知识储备,推动个性阅读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有针对地开展指导,从而实施个性阅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知识储备很重要,在开展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摸排,以此作为分层教学的依据。
以《海底世界》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海底动物的特点进行讨论,并给予学生充分地讨论时间,助推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从而在大脑中勾勒出海底动物的模样。为了突出个性阅读,教师还带领学生通读文章,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品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海底世界的认知。
三、丰富阅读手段,提升阅读效果
自主性阅读能力并非先天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一种习惯。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采取多样式的教学手段来开展阅读教学。
首先,传授学生泛读技巧。泛读是开拓眼界、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泛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浏览。由于小学生喜欢出声朗读,从而影响了阅读速度。这时教师要逐渐调整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默读。在阅读文章前,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出声,通过泛读找出文章主题。通过一次次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泛读技巧,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其次,帮助学生掌握精读。精读的关键在于通过咬文嚼字、深度思考,从而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在教学初期,教师要以段为单位引导学生练习精读。对文章中关键词汇进行细细品读,并积极思考,从而感受意象,进而勾画意境。
最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切记大包大揽,要适度放手,给学生成长空间。在人教版教材中拥有众多优美诗篇,由于诗歌具有时空性,语言习惯也与当前有很大出入,学生对诗歌中一些词汇理解不透彻。这时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词汇探讨。利用学生思维碰撞,从而寻找到词汇的意思。在讨论过程中,教師只需把控讨论进程,避免跑题情况的出现。
四、利用多元评价,深挖阅读潜能
评价不仅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子,也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工具,因此,需要教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助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
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科学地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不能只有教师,还包括学生、家长。借助每个主体不同视角,让评价更具全面性。
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有些学生读书快,所以读书多。有些学生读书细,所以体会多。教师不能单单以读书数量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尺,还应包括读书体会、读书态度等。这样的目的在于评价学生阅读全过程,从而让评价更具公平性。
最后,评价方式多元化。以往阅读评价是由教师来完成,结果略感片面。因此,需要教师丰富评价方式,从而让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除了必要的教师评价外,还需增加生生互评、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由多元化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一方面用于奖励学生的依据,激励学生阅读的工具,另一方面用作教师反思,根据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从而优化教学模式,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水平。
五、整合语文作业,保证阅读时间
小学生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窘境,因此需要教师整合作业内容,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
首先,阅读与写话结合。写话练习不仅枯燥、学习效率还低。教师将阅读与之结合,让学生边写边读、边读边想,根据语境完成造句,效果自然而然会提升。
其次,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积累知识,写作是知识的运用,二者相辅相成。以《珍珠鸟》为例。教师先带领学生品读文章,对珍珠鸟有个具体的印象,再让学生将珍珠鸟的外貌描绘出来,描绘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写作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将心中喜爱的动物以同样方式进行写作,经过学生的想象、落笔,一只只鲜活的动物跃然纸上。另外,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文章,从而实现读写结合的目标。
六、总结
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恒心,以兴趣为导向,拓展学生知识储备,发展学生个性阅读。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评价策略来深挖学生的阅读潜能,再配以充足的阅读时间,从而培养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员美英.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20(08):71-72.
[2]张才年.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9(11):52.
[3]左玲.小学语文阅读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