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2020-09-10 07:22李兰月
新教育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李兰月

摘要:伴随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愈发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与教育学科相融合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语文作为小学时期的基础学科,在语文课堂融入德育内容,既可提升教学效果,又可培养高尚品德,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前言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应当重视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高尚品德的塑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在这个时期开展德育,效果较为显著。当然,教师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意义,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策略,从而为学生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意义

小学生的认知不健全,极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给学生成长造成困扰的同时还增加了误入歧途的风险。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从而让学生步入正轨。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语文课本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课本资源,补充外部资源。将德育内容渗透语文课堂,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可培养学生科学三观。凭借“小故事、大道理”,让学生正确看待周围事物,清楚哪些行为可做,哪些行为不可做,同时身怀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国家。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更新德育理念

语文德育效果不佳,根源在于德育理念较为老旧。要想有序推进德育工作的開展,第一步就是更新德育理念。

首先,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解读新课标的内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同时,积极开展自我学习,巩固理论知识,从而为德育工作打好基础。另外,教师要重视自身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以文明用语、规范行为给学生做出表率。此外,主动参与学校培训中,努力争取外出学习机会,从而提升自身教育经验。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素养的培养。教育的本质是服务,应以学生为主体。小学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不足,如若教师不加以正确指导,学生极易误入歧途,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道德观念,以此作为开展个人化教育的依据。另外,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应从学生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德育当中。

(二)深挖德育内容

小学语文不缺德育内容,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为此需要教师多途径发掘素材,丰富教育内容,从而给德育工作打下基础。

首先,研读课本,发掘德育素材。语文课本是集合多代人的心血,是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教师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内容,从中找出德育内容。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这篇文章在将一则红军长征中发生的故事。在食物匮乏的背景下,一名老红军为了三名小红军能够生存下来,甘愿牺牲自己。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鱼钩这一意象进行深度解读,将老红军的舍己为人精神传递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其次,深入生活,拓展德育资源。道德是人们生活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高尚品质,所以说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教育素材。这就需要教师观察生活的一点一滴,将可用资源进行收集,再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德育工作。比如在《悯农》一课中,学生对“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体会不深。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没有从事粮食种植,二是学生对粮食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我国农民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观点。再通过课后带领学生亲身参与粮食种植,帮助学生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美德。

(三)丰富德育手段

德育手段直接影响德育效果,为此需要教师不断创新,以丰富的方法开展德育,从而确保德育工作稳步前行。

首先,语言传递。该方法是德育教育常用手段,可细分为讲解法、辩论法等。其中,讲解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效果较好。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传授学生文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德育。以《师恩难忘》为例。文章中出现“娓娓动听”,学生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将词语意思解释清楚,在联系文章,分析“娓娓动听”想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不容易,从而心生感恩。辩论法也称讨论法,是指教师设置主题,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从而促进学生进步。在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把控辩论进程,杜绝跑题情况出现。在《生命 生命》一课中,教师以生命为主题开展讨论,让学生将自身理解表达出来。通过讨论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自身的生命观也逐渐养成。

其次,情感熏陶。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进而促进学生高尚品格的形成。以《桂林山水》为例。这篇文章描绘了桂林壮美山河,仅用文字展示会显得很无力,不利于提升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知。因此,教师将互联网收集的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感受。观看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根植在学生心中。

最后,朗读感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不仅让学生收获了知识,还让学生对诗人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讲述杜甫听到“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内心十分激动。作为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其朗读,吐字清晰,读出感情。为了增强学生感悟,教师可以将“安史之乱”的史料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那个年代的苦难生活,进而凸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以此塑造学生热爱社会、热爱国家的精神。

三、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很有必要,教师应由理念上入手,提升自身素质,重视学生素养的培养。为德育工作准备更为丰富的内容,需要从课本和生活两方面来发掘德育资源。利用语言传递、情感熏陶、朗读感悟等手段将德育内容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感受,从而塑造学生优良品德。

参考文献:

[1]周生年.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37.

[2]潘学娟.现阶段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创新策略分析[J].才智,2020(01):213.

[3]王瑞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47-48.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语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