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020-09-10 07:22杨姗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保证在校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已经成为当下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突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家庭观念,宗教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主题与思路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形式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地理,文化,语言,习俗和习惯方面与普通大学生不同。因此,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心理适应的培养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

1.环境适应问题

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心理适应问题。上大学后,其经济管理和统治从原来的父母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和自由控制。有些学生经常有计划外的日常开支,或盲目比较,导致经济压力增大和适应困难。城市学生和汉族学生的比例有所扩大,导致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2.文化环境的变化导致心理适应问题。

在本土学生的特殊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自身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在某种方面它会与不断改变的文化环境发生冲突和矛盾。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文化冲突的心理体验。

3.学习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后,由于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難以学习和适应。如:大学的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填补的。许多在中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上大学后变得不起眼,甚至成为贫困学生。这常常导致他们失去热情和热情的精神。

(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研究少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培育出超高品格人才的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全国教育的水平。

2.从理论层面研究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疑难杂症”,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

3.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首先遇到语言问题,其次是环境和生活的适应。这些问题要求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并积极面对。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

1.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有许多课程,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等级的考试。有些学生仍然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课在学业上有压力的,占调查学生的67.31%。

2.从专业角度来看,有些学生不喜欢他们所学的专业,占调查学生的23.08%。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是孩子,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差。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农村。占调查学生的43%。学生之间有很多比较。

3.就业压力很大,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就业压力更大。存在这种心理的占调查学生的82.69%。

4.人际交往压力。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亲密的朋友,特别是女孩。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少数民族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坚持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提高政治意识和专业知识,树立个性魅力。诚实,公平,充满爱,宽容和耐心。正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教育工作者努力使自己更强大,更好,以便更有效地教育学生。

(二)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情感,习俗和文化观念差异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可能用统治者来衡量和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班主任,辅导员和各民族教师等必须从少数民族的实际心理特征出发。采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法,促进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1.加强党的基层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严格按学习,纪律和日常行为规范询问学生,并在生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关心他们。及时有效地指导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保持健康的情绪,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家庭寻求助学金和勤工俭学。

3.培养学生骨干,构建和谐班级,加强社会实践。

总之,少数民族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专业少数民族人才。

三、总结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里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要以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为出发点,并注重重点工作。建立一人对一人的辅导和学习互助机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心;合理的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并尽快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大学生活。

2.尊重少数民族风俗,营造和谐的民族文化氛围

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国家政策,学习和了解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关知识,自觉维护多民族文化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所有民族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元素,支持和倡导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各种节假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3.正视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建立具体的基础文化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建议高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其英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

4.注重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针对这一问题提供有计划的辅导和干预。同时,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解放自我。增强成长训练,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建立良好的人格素质。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彭其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钟志农宁波2007-07出版

[3]《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2009-1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黄希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杨姗,女,辅导员,1984年6月24日,河南郑州,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