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究

2020-09-10 09:41:09黄国丽
南北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模式探究分层次教学素质教育

黄国丽

【摘    要】差异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客观特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生成差异性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核心理论,针对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即教学中的分层次,最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自身领域内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次教学  模式探究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25

通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生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智力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几个方面,而每种差异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分值,就以我们在教学中所发现的最为直接的差异——智力差异来说,教学中的智力差异是一个广义范围,如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言语、逻辑、空间、音乐等不同的部分,这也就是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严重偏科现象的理论依据;还包括水平差异,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所讲的IQ水平;以及学生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如早慧和大器晚成;男女智力结构差异……总之,差异性所带来的必然是学生学习表现、学习习得效率的不同,而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理解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做好相对的教学“平衡”,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同一个锅里做出不同饭”,实现学生在各自能力领域内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高中阶段的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度较大的学科。所以从教学实际表现来看,同班级学生很容易就出现学习效果的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之所以分层如此明显,甚至出现“断层”,一方面在于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突出,知识系统性强的学科,尤其高中阶段知识的设置更加强调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所以章节之间的内容环环相扣,学生落下某一环节很有可能就引发蝴蝶效应,造成某一部分的“瘸腿”,日积月累之下最终造成学习进度的落后,打击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于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高中生已经对自己能力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尤其是后进生在考学无望的心理状态下很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状态,最终在学习氛围、学习效果等方面形成明显的分层,影响班级整体的和谐以及教学进度的统一,给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所以本文中我就结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从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入手去探究如何实践分层次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知识学习差异方面:基础为主,分层拔高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是关键。那么单纯从知识掌握层面,尤其是课堂新知识学习接受方面所体现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做到基础为主,分层拔高。

首先,面对新的知识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知识涵盖范围的全面性和基础性。全面性主要是针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做到普遍涉及,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我们对以往高考试题的研究,明确知识点需不需要拓展,拓展的范围在哪,从而保证针对一个知识点做到更为全面的涵盖。而基础性则是在例题讲解最开始,不论是解题思路、方法,尤其是牵扯到公式、定理的运用时,我们首要保证直接性、简单性,尽可能让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听懂,实现知识的基础段掌握。

其次,在基础全面覆盖的前提下,我们就要实现教学的分层次拔高。因为学生天赋和基础的差异,学生在新知识接受效率方面呈现出差异性,所以我们可以以成绩为基础,综合学生以往的学习表现,听课反馈等进行当堂层次简单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随堂练习题目,可以采取小组探究,也可以自主探究,然后实现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进入最恰当的最近发展区域,引导学生不断地“跳一跳,摘桃子。”

二、认知差异方面:针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如认知差异就是其中最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一种。无好坏之分,但各有利弊,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习惯,此部分中我就用沉思型学生和冲动型学生举例。

首先,对于沉思型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为谨慎和全面,在做题过程中错误率较低,但听课过程中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轻易不开口提问或者回答问题,速度慢。那么针对这种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课堂互动环节,就要采取鼓励表扬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敢于尝试的课堂互动习惯,同时巩固其针对数学逻辑思维缜密的能力,实现课堂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其次,对于冲动型学生,其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相对于沉思型学生更容易吃亏,因为其特性就是急于求成、不习惯全面思考。所以针对高中数学较为复杂的逻辑推理以及隐藏性题目条件等很容易略过,造成会做但是做错的后果,但是冲动型学生思维灵活,速度快,变通潜力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其错误分析,进行适当的批评,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其自身缺点的所在,逐步培养学生多思考、看细节的听课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知识学习的精确性。

三、能力差异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补齐短板

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最终呈现的是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要秉承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理念,从问题入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内外联动帮学生补齐短板。

首先,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问题,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指导。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具备抽象思维,所以教师直接的语言沟通就能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然后结合教师给出的建议进行具体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还能逐步地锻炼学生的自我归纳和反思能力。

其次,能力差异所带来的往往是最终学习效果的差异,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好业余时间,如课下作业时间,分层次给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短板的补齐。尤其是针对某一方面“瘸腿”的学生,可以制定针对性专题长久练习计划,直到完全掌握,滚瓜烂熟。

总之,人是复杂的个体,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呈现在学校教育方面就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同样也就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所以在我看来,学习上呈现差距,乃至形成两极分化现象都是一种可以被理解也同样可以被解决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出发,制定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扬长避短的同时补齐“短板”做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亭.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王芳.高中数学差异教学下同题异构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

猜你喜欢
模式探究分层次教学素质教育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41:13
实施分层次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分层次教学在技师学院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分层次教学案例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三维摄影摄像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36:41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34:49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49期)2016-07-05 13:23:27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