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容
【摘 要】趣味性学习是一个比较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阶段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和自身特长,最大限度地挖掘趣味性学习,让学生轻松快乐的享受学习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趣味性 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172
童年总是美好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才能给学生美好的童年锦上添花呢?想想这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每位小朋友从出生的那刻起,家长就给予了殷切的希望,也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希望他们茁壮成长,更盼望他们成人成才。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人才必不可缺的就是要必备各种各样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国家的教育陷入了一种怪圈:过少顾及学生的自身感受,过多灌输知识,无法让学生享受汲取知识的乐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为了应试而学习,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尽自己微薄之力,尽可能改变这种局面,是自己毕生无限的追求。在这里,要探究的就是如何进行趣味性学习。
一、趣味性学习的好处和意义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学习是指改变以往那种硬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将趣味性融入学习之中。通过运用趣味性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因为很多事情别人强迫你做几十遍往往都不如自己用心去做一遍的效果好。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的开始,在这一阶段一定要给学生树立一个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学习,而不是抱有一种排斥、厌恶的态度。其实,小学阶段的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还是有的,那些古诗、有趣的故事,教材上都配有五颜六色的图片,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的。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可以充分将这些元素融进自己的教案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课程,主动去吸收、消化知识。
2.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与学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比较重要的关系之一,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多,知识的传送依靠着师生关系,就像是一个传送带,知识从教师那头传输到学生这头,在这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像是润滑剂一样,能够加速知识的传送。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深,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向师性,小学阶段学生的向师性尤其比较重。小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加入趣味性因素,可以明显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形成师生之间良性互动。趣味性的课堂,学生上课的时候心情愉悦,相对的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教师也会越讲越带劲,不知不觉间,大家都会朝着最理想的方向迈进。相反的,倘若教师讲授的课程枯燥无味,学生自然而然听不进去,心情就会极差,教师的心情也会跟着学生的表现变差。
3.减轻学生负担。当今的教育过于沉重,素质教育虽然一直被人们推崇,但是想要真正全面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看看当今的小学生,背着与年龄极其不符的沉重的书包,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减负呢?趣味性课堂的实施,至少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放松的聽课,不用皱起眉头来硬性往头脑里塞。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渴望汲取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也更容易让人保持持久的记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多掺加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多用一些与生活贴近的素材,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切实将学生的学习负担放到最低限度。
二、实现学生趣味性学习的方法
1.转变观念。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学习中主要的作用是教师,学习就是教师将知识一点一点地“喂”给学生,更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认为教学就是教教材,这种理念导致学生和教师都倍感劳累。其实,素质教育一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帮助、引导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师,都对此认识不到位。小学阶段,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差,教师就放任了学生的行为,很多事情都帮助学生做了,其实这种行为就会默许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性,渐渐地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循环,最终学习会越来越累,最后无法负荷导致崩盘。因此,想要实现学生趣味性学习,教师应先积极转变观念。
2.注重备课。小学语文课程在某种方面上要比其他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大,作为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多融入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其实能将教学转变成趣味性的,最主要的还得是教学内容的转变。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课的质量好与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备课成正相关。对于讲课,很多人认为很简单,教师有教材有教案,跟着讲就是,其实,这种观念也有待改变,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在备课上的付出是相当大的。比如:同样讲李白的《静夜思》,有的教师就会直接给学生读一遍,把生字词说下,接着就让学生进行背诵、默写,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呢?有的教师则会在备课的时候,查阅李白的相关趣事,会通过搜集一些精彩的和思乡有的关图片或是名句来让学生欣赏,请学生自己发表对这首诗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课堂对学生才能是充满诱惑力的。甚至,更有创意的教师会开发更活跃的教学方式,营造更浓的趣味性学习氛围。
3.多种教学方式齐上。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趣味性教学的实施,很多教师都在死板地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并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很难安静下来集中精力听教师的讲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得想方设法去迎合小学生的兴趣,找准喜好点,这样才能将学习效率最大化。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自己动,要让学生动起来,或者师生之间互动起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多提问学生,或者运用小组谈论法等,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倘若一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小学生是没有那么久的注意力来维持的,效果自然没法保证。而且一个人的说教更是没有办法做到将趣味性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4.教室不是教学唯一阵地。不可否认教师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学生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课堂获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只能被限制在教室。有时候,变换一下教学的场地,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在草地上讲课,当然场地的选择最好能够结合当堂课要讲授的内容,做到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更自然和真切的环境中汲取知识,迸发潜在的能量。
参考文献
[1]白玺.乐不思蜀——浅析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策略[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
[2]吴坤.小学语文趣味教学之我见[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