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引娣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内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而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成果。作为数学教师,有必要探究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52
数学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科目,是构建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不仅能开发人的大脑思维,更能培养联想、推理、创新等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好的人往往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更强,能够以较快的速度适应岗位的需要,并且更善于创新,会比别人做得更出色,也很容易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在开发孩子思维方面的重要性,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摆在了学习的重要位置。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高昂费用为孩子报名数学培训班,希望孩子能够在持续的思维锻炼中取得好成绩,成为数学学习的强者。但是,很多人依然没有意识到学习是需要兴趣的,学好数学更应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虽然在父母和教师的督促下学习,但由于没有兴趣的驱使,学习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兴趣。小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特征上的局限性,做事情的稳定性不强,缺乏耐心,对于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的事物便会产生排斥心理,不愿再去主动尝试。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数学相关知识也令学生感到非常陌生,学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很容易因为数学难学而失去兴趣,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糟糕。再加上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并不恰当,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自信的建立。因此,為改变当前的数学教学困境,教师必须探究更为合理的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性,学习和接纳新事物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数学科目存在一定难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陌生,因此,直接讲授课本知识会让学生难以迅速领会和掌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以呆板的方式来授课,生硬地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极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会非常有限。
为了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比如在进行乘法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提问:“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牙刷,每把牙刷5块钱,买3把牙刷需要多少钱呢?”利用这种生活化的提问,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数学其实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能唤起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重视基础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学习更是如此。作为一个有难度的科目,如果教师不重视基础教学,一开始就以较难的知识来要求学生,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耐心指导,循循善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算法则,教师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法则虽然简单,但也有很多学生经常会因为不熟悉或者粗心大意而出错,导致失分严重。对此,教师必须反复给学生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并设计一些题目进行练习和巩固,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强印象,做到烂熟于心,尽量避免在以后的题目中出错。这样一来,不仅扎实了学生的数学基础,也建立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再进行更高难度的教学时,学生也不会有畏难情绪,能够轻松从容地面对挑战。
三、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学校课堂,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直观、存储便捷等优点,在为教师教学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学生也很难从描述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而借助多媒体设备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显示屏上设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静物背景或动态效果,以艳丽的色彩、有趣的图像来吸引学生深入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动态的展示。比如在进行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显示屏上展示正方体的三维模型,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正方体的空间构造,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立体几何,挖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开展数学竞赛活动
小孩子好胜心强,希望在各种比赛中成为佼佼者,从而证明自己的实力。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也就不会有持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学习是充满竞争的,竞争也能推动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和钻研。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力争上游,努力做数学学习的强者,不断突破自己。
因此,可以定期组织数学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更能促使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努力学习、持续探索。教师可以根据近期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数学竞赛题目,监督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并上交。教师在批改完成后公布学生的竞赛分数,对成绩优异者提出表扬并给予礼品奖励,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同时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不断进步,争取在下次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通过数学竞赛的开展,激起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持续付出。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基础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要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参考文献
[1]李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004).
[2]高明.新时期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