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绍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为切入点,呵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原动力,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鼓励探究 创设氛围 教具媒体 分组演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1.147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好奇心,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兴趣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宫殿大门的向导,如何针对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去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呢?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得好,一个爱学习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一个爱动手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是说明对科学的学习,知识的获取,最关键的是学生要动手实践。
一、鼓励探究
探究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独特的见解。但探究的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学习的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对探究产生興趣,如在教学《热气球》时,我要求学生根据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分组制作一个热气球。当第一次试飞时,许多小组因材料不当没有成功,这时我鼓励大家分析原因,并作进一步的改进。当一只只热气球飞上天时,同学们欢呼着、相互传达着彼此成功的经验。也让没成功的小组在听取别人意见后,迅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取得了成功。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让学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氛围
创设氛围和假设猜想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有效方法。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主动的投入思考中、探究中呢?采用假设猜想我认为是激发学生探究的有效方法。如我在教学《食物到哪里去了》,先让学生猜猜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让学生画画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在人体内的路线图,然后学生探究“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查资料,找证据。最后统一认识。在教学《摆的秘密》时,我让学生猜想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有的猜摆锤重摆得快;有的猜摆线长摆的快;有的猜摆角大摆得快。到底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趁着学生的兴趣,我就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真知,验证了对自己的猜想。
三、利用教具
在学习《种子发芽了》,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在 水里浸泡过的花生、玉米种子,按小组来观察、研究它们的构造,学生观察很仔细,也很好奇,兴趣很高。观察完后,我利用课件展示剖开的种子,与学生共同探究了种子为什么发芽,课堂活跃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更高了。我发现,做实验或利用食物演示都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每堂科学课,有实验我必做,有实验条件的我要求学生必作。因为做实验就是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四、演示实验
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是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根据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引发情感体验,使探究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积极地去探求其中的奥秘。如在教学《神奇的水》一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老师做几个实验,学生不约而同就发出疑问,为什么水会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为什么同一朵花把茎插入不同颜色的水里,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水会喷射出来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五、分组实验
实验和制作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突破的重难点,自求诠释;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和实践意义,渴望更深入地探究;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例如,在教学《磁铁》这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实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在教学《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学生用教师提供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根电线,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把小灯泡点亮,并要求把小灯泡连接的方法画在科学记录表上。各个小组有序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过一会儿各小组陆续完成了任务,只有一组的小灯泡始终没亮,他们在别组的欢呼声中变得更加着急,当教师发现了这组的情况后,不是叫他们停下来,而是很亲切地安慰他们:“没关系,慢慢来,要不要老师帮助?”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又忙乎起来,但见一个同学一手拿电池,一手拿电线与电池的负极相碰,另一同学一手拿电线的另一头,与电池的正极相碰,另一只手拿小灯泡碰电池的正极。当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轻轻地提醒他们:“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你们只用到一个连接点,还有一个连接点是不是也要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他们轻轻地商量了一下,马上修改连接法,终于点亮了小灯泡,使每一个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 真正发挥 科学学习的原动力 。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