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强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更加优秀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既做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那么学导式的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笔者将在本文中详细介绍数学教学的学导式教学模式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导式教学模式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090
数学在初中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做到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就需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导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已屡见不鲜。本文从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结构、价值和意义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学导式教学的特点
1.学生自学在前。新课程改革注重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要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疑点和难点,并且试着自己思考和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自学、思考、讨论、订正、训练等活动,最终养成勤于动脑、善于自学、勇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信心地学习,更有兴趣地学习。
2.教师指导在后。在学生自学之后,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课前要充分地做好学情分析,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好解决问题的预案。要精讲知识的易错点、易混淆点以及学生不懂的地方,重要的公式和定理要进行示范性讲解,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探索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学导式教学不是不要教师讲,而是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有效地讲,不去满堂灌。教师要大力表扬和鼓励自学效果好的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3.学导结合,教学相长。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自学在前,教师指导在后。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和之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信息反馈后,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遇到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共有的问题要着重详细讲解,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则要注意个别辅导。在课堂上更加要注意分清主次,做到有重点、有步骤的教学。教师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学导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一节课上所占用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也就是说,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主要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和示范。在教师进行引导、讲授和示范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因此,可以将学导式教学模式具体分为学生自学、提出疑问、小组演练、教师精讲等环节。
1.让学生自学。要将学导式教学模式运用在数学课堂上,需要学生结合讲义和教材做好充分的预习,并且在一节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和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学习提纲,要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且让学生在看完之后尝试着进行练习教材上的习题,以初步检验一下学生是否能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点,并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应该四处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
2.让学生提出疑问。接下来的十分钟,教师要在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后让学生做练习,并且要求他们带着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做题,使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点和练习相应题目,然后要求他们再一次提出自己做题时遇到的问题。与第一次提问不同的是,这次的问题是经过一定思考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疑难之处。
3.组织小组演练。接下来的3~5分钟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前后座位组成4人一个小组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时,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最后再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不断地分析和了解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也无法解决的难点,因此需要格外用心。
4.教师精讲。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教师基本上可以抓住学生遇到的重大难点和本课教学的重点,从而将这些问题加以精讲。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认真讲清它的来源,分析它的性质,并拿出例题进一步说明这些公式和定理的用法。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公式要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教师要对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和练习的情况加以分析,在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后,适当地布置课后作业以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有效的练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教师精讲的阶段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集中讲解重点知识,帮助学生解除疑难问题、准确掌握知识点的重要阶段,不容忽视。
三、学导式教学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学导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了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形式。特别是在小组演练环节,面对数学课上的一些问题,有时一个人思考会不利于发散思维,而小组演练可以使学生通过小组中的互动合作,共同分析和解决疑点和难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学的习惯。学导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为特点。因此,在长期训练之后,学生会渐渐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就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学生也会形成主动自学的好习惯,达到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学导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导结合、教学相长为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学生自学在前,教师指导在后,教师精讲,学生演练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勤于动脑的好习惯,达到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并且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韦丽云.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2).
[2]马红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数学之友,2009(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