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级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对其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地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会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对行政事业单位高效履职,遵守财务法规制度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近几年不少的贪污腐败分子被曝光,间接说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多数存在着违规的现象,有着很大风险。因此,加强会计工作风险的防控,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还有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越来越得到了重视,为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所能起到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作用,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等制度,目地是防范会计风险发生。所以说,加强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督作用
财务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对经费管理和专项资金使用上多是事后核算入账,预算的编制及执行也只是停留在事前程序申报和事中拨款环节,而缺乏监督审核机制的全过程跟踪问效。核算和监督是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从核算的角度来看,健全的核算制度,可以提高核算数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得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情况更加真实、准确、全面。从监督角度来看,一个有责任的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国家的财经政策和会计法律法规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之前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错误的经济和业务活动,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稳固
国有资产以财政投入为主,单位占有国有资产没有成本概念,而且一味地追求高標准高品质,对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流失。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足够的保障,也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金管理机制,可以避免国有资产的闲置和流失风险,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稳固和科学运营。
(三)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职能高效运行
会计管理是以更好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为目标,在单位内部实施的针对财务收支的管理活动,因此如何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行使工作职责,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是我们始终强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可以确保资金和资源的合理安全有效使用,减少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犯罪的机会,时刻警醒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履职尽责,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会计工作者,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得以安全高效运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制度管理亟待加强
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
会计工作人员存在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仅凭经验办事的现象。会计管理人员财经纪律意识不强,对财务管理制度认识程度不高。甚至有的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即使有财务管理制度,也不严格执行,使得单位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极易造成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造成与国家新出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对应衔接不好,制度与法规不同步不配套,制度严重滞后于法规且于法规相冲突,造成制度制定环节就出现问题,所以在执行制度上就出现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资产管理亟待规范
国家对货币资金和资产管理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一些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法规和规定去执行。
1、货币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有的单位存在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岗位互串的现象;有的单位工作人员还存在不及时对库存现金进行清查盘点,使用大额现金支付开支及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的现象。
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验收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有些单位固定资产虽然账面上没有报废,但实际中已经无法使用,致使固定资产与会计账目不符。
(三)预算管理亟待提高
1、存在忽视预算编制的现象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认为编制预算就是从财政要钱的过程,忽视了预算编制内容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造成了预算编制依据不充分、方法不科学、控制不严格等预算编制质量低的问题。
2、存在预算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有些单位财务预算执行不规范,产生了会计管理上的“松、散、乱”现象,致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年底大量结转和结余资金,随意扩大开支范围突击花钱,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专款不专用”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3、存在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考核走过场的现象
部分单位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效益考核走过场,成本考核不认真,致使预算资金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的单位没有设立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没有设立专职人员,例如会计出纳由一个人担任,不少单位出纳既管印鉴盖又管支票,财务报账审核制度不健全,会计受限于管理层面,不得不报销一些不合理的支出。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制度,但不按制度办事,将制度“说在嘴上,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到空地上”,将制度设置成敷衍上级有关部门检查的一个“幌子”。
(二)风险意识需强化
个别单位会计人员接受国家财经纪律方面的培训较少,缺乏主动学习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知识,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约束力,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缺乏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比如有些会计人员在财务数据不真实,造成偷漏税金、隐瞒资产、虚假业绩的情况。如此种种,在国家反腐败高压态势下,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徒劳和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自我约束力,提高自身思想和道德素养,增强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意识十分重要。
(三)外部监督有死角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外部监督主要来自于来自财政、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这些机构大多是以事后检查为主,事前事中监督缺乏,监督检查多以抽查方式为主,不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配备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财务知识培训,不能够胜任新时期会计工作需要,有些单位受经费的影响,疏于培训,导致账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犯一些低级错误。个别单位由于编制有限,往往外聘业务素质较差的人员担任会计。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警惕会计风险的发生,建立防范会计风险的长效机制和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流程,制度的制定不能生搬硬套,内部财务制度要通俗易懂,方便操作,真正起到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情况的发生。对于不相容职务要彻底分开,全部资产要定期核查,切实做到账实相符。单位领导尤其要重视会计风险的防范,不相容职位要互相分离,从而达到相互制约监督的作用,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处,有效地化解会计风险,形成会计风险预警长效机制。
(二)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从毕业的大中专院校中有计划地吸引一些具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的人员充实到会计岗位。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和职业道德,增强新时期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学习国家财经制度及法律法规,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三)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建设
要加强外部的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机制建设,通过外部监督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尤其是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该承担起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责,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对各种财经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堵住漏洞,防治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四)加强会计预算管理建设
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注重构建科学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财政资金的调配及经费、福利待遇等进行合理的预算、规划、控制,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原始票据填写不规范、相关票据不完整等现象,并且原始会计记录及年度会计总账和记账本等相关基础性材料都能够符合国家相应的会计预算制度和相关法律的要求,提高会计预算管理质量,不断提升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以及监督意识,为会计风险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设
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能够对单位的账务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从而达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强化财政监督,源头治理腐败的作用,把住单位账户源头、财务源头、制度源头,对财经违纪行为具有预防和制约作用,杜绝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以及贪污、截留、挪用、挤占财政资金现象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单位账务、会计行为、维护集体利益,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铺张浪费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会计管理成本最小,效率最高,风险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明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3):23-26.
[2]王雪峰.浅谈如何认识会计风险[J].商情(财经研究),2008(2):36-38.
作者简介:
王秀莲,黑龙江省安達市房屋征收保障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