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色彩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2020-09-10 07:22严密
南北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严密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化幼儿教师,要求教师具备基础的教育教学素养,美术色彩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任务之一。美术色彩能力包括发现色彩、鉴赏色彩、创造色彩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色彩意识和创新素质。

【关键词】学前教育  美术色彩能力  培养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6.0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推进,学前教育理念也与时俱进,更关注对专业学生综合化、专业化、实践化方向的培养[1]。以往对于人才培养倾向于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研究挖掘,但是随着社会和生活对幼儿教师综合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美术色彩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标准。

众所周知,美术色彩能力,是属于艺术素养,对人才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之提高产生直接影响。而近几年,随着教育机制和理念的完善,幼儿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美术色彩在幼儿整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幼儿的思维受到外界事物颜色、形状的影响,视觉的感官刺激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而美术借助于色彩的变化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世界,就等于美术教育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能够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去接触世界、了解世界,促进其活动和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也证明,美术色彩的教育功能远远要超出我们的预想,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层次与水平,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因此,务必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美术色彩能力的专业化教学,培养具有高水平业务能力的幼师,研究完善美术色彩能力教学过程,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满足学前教育市场的专业人才。经过美术色彩教学,笔者总结出重要的教学思路,研究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是美术色彩基础素养的建构、美术色彩审美鉴赏能力的培育、个性化美术色彩创造素质的提升[2]。以下,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与相关措施作简要论述,希望对当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色彩能力的培养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首先,美术色彩能力的培养要以建构学生基础素养为出发点,打好基础,掌握美术色彩教学的基础理论,形成基礎的色彩辨别力、观察能力,掌握色彩的使用规律,具备基础教学的能力素质。在进行基础素养建构的教学时,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基础的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每个学生都能培养的,要绝对避免教学的随机化,错误以为有的学生艺术感觉能力低,对色彩感受理解的天分不足,实际上不存在这种情况。基础的艺术素养可以通过情感化、实践化的体验教学来逐步建立,本身就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教学中经常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美术色彩本身就与人的情感体验紧密相关,色彩构筑的图画可以调动激发人的感情,在感性的体悟上提高基础的色彩素养,是建构基础素养的捷径。

第一,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课堂上进行专业化的教学与训练,还需要学生自身对外界事物的色彩有切身感受。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能真正学会观察色彩,对色彩的冷感与暖感有强烈的辨析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写生训练,走进大自然,以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投入进来,对色彩中明暗对比、色彩纯度、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等有基本的感受认知,积累丰富的经历。通过在写生中真实观察事物,了解物体不同侧面的明暗对比,明确理论所学黑白灰颜色变化与相互关系;在不同的位置,色彩纯度又是如何变化;在不同时间段,色彩的冷暖变化等。这种直观性的教育研究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打破传统过于注重课堂理论的单一教学模式[3],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色彩各个维度的变化,强化色彩辨析能力。

第二,基础素养的夯实要避免艺术色彩教学的纯专业化。不少教育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色彩能力培养的时候,倾向于严苛的技能培养,如准确使用色彩、对不同画作色彩进行分析观察等,忽略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化的色彩基础能力,而不是专业化的美术人才。因此,以上教学问题经常导致学生对美术色彩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对自己的基础能力素养也产生怀疑,不利于整体推进幼儿教育领域的良性发展。因此,教师要适当在专业性上降低难度,更加注重以学生的基础感受为出发点,引导他们在了解理论的前提下,感官上形成认识,进而总结色彩使用规律,能够在今后生活中、工作中熟练运用,强化色彩辨析观察能力即可。例如,要求学生对日出日落时分不同色彩进行捕捉,以颜料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并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加以准确表述,很好地训练学生对色彩观察和表现的能力,对色彩运用的内在规律形成基本认识。这样的教学过程更加贴合生活实际,还降低美术教育的学习难度,有效对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对色彩的审美鉴赏能力是学前教育美术色彩能力的核心,在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运用规律之后,如何使色彩与学生的内在情感形成契合,使其自身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意识和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色彩审美鉴赏力直接会影响对幼儿的教育,一位对色彩敏感、善于运用色彩的幼儿教师可以直接丰富教学的手段,开拓教学的空间,促使教师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运用的有利因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对其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要从情感、想象思维能力两个角度入手。

第一,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审美情感,陶冶审美鉴赏的情操,使其在心理上对色彩审美产生认同感甚至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色彩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往教师注重对色彩的效果进行理性分析,没有发挥美术色彩教学的艺术特色优势,导致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分析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内心的审美感受和色彩引起的变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这样的鉴赏经验,在进入教育工作岗位之后,也难以从情感激发的角度来发挥色彩审美的效果,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完善。例如,采取对比教学的方式,对同样题材的不同色彩画作进行感受的表述,侧重色彩引起的视觉冲击感,以情感调动为基础展开审美鉴赏,提高鉴赏力。

第二,色彩审美鉴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色彩作为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之一,本身就具有激发想象,开拓思维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色彩让学生大胆想象,可以发现,每个人对同一色彩的理解和联想内容都不相同,从而使色彩的鉴赏活动具有更多的教育教学价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明确美术色彩教学的潜在挖掘价值,在今后的色彩鉴赏活动中具备发散性思维意识,自运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色彩或艺术品进行鉴赏,增强自主鉴赏能力。

最后,美术色彩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个性化色彩創造活动上,这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必然要求,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幼儿教师要能够按照教学需求和幼儿活动形式成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自然不需要像专业美术生一样具有高超的专业创作技巧,但是能够在作品的创作、色彩的使用上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满足教学的需求,丰富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形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一,个性化的色彩创作活动,要有具体的艺术创作形式作为依托,如绘画、手工制作、实物改造等,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发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要素,作为色彩创作的对象,从而丰富创作的内容,使个性化创作更有现实实践意义。

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作成果。学生创作的评价重点不是优胜劣汰,而是鼓励学生的日常色彩创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要给予中肯的评价,发现亮点,还要给出合理的建议,让色彩的运用成为常态,学生在日常的观察感受中,自然会敢于创作实践,其个性化审美创作能力逐步会得到提升。

第三,要开展多样化的色彩创作活动,不限于专门的训练和教学,每月举办一次色彩创作展览活动,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课堂所学,还能在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或者组织学生就近到美术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对喜欢的画作色彩进行分析,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创作,也是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有效途径。或者邀请专业的美术爱好者、创作者到学校进行创作经验座谈,让学生接触身边的创作者,了解个性化创作的要求、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激发他们内在的创作需求,进一步深化个性化创作意识。个性化创作实际上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色彩的调配和表达上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熟练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色彩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过程,既要关注美术色彩基础理论的掌握,还要避免过度专业化的偏离,兼顾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对学生进行色彩审美鉴赏和个性化创作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最终使学生学以致用,成为具有高度综合素养的专业化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星丽.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

[2]董晓芳,刘秋红,张学英.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工匠精神培养探究[J].艺术科技.2017(08).

[3]李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J].才智.2019(23).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例谈微视频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