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赞 杨阳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10-023-01
摘 要 在全面育人进程中,通过选择、利用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以及为学生创造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可使学生在个性化场景中积极探寻体育知识与实践技能,如此也可有力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本文以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价值为基础,系统论述实施机制,以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个性发展 促进机制 生本理念
面对新的育人生态,要从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和塑造个性化课堂文化等多个领域出发,通过构建学生主动参与、释放成长个性的体育教学框架,实现从学生“劝学”到“求学”的积极转变。
一、作用解读: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促进价值
当前体育教学逐渐从技能教育转向核心素养培育,通过发挥体育运动的“德体一体”优势,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抗挫能力,切实改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理解与认知,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一)体育教学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空间
学校体育教学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竞赛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为学生创造尽情展示自我的良好空間,使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健康个性。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多采用体育项目技能测试、体测成绩测试等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这种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品德与体育习惯等的考量。因此,在新的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要以“德体一体,个性育人”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选择,助力学生形成健康个性[1]。
(二)体育教学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基础
在“学训一体”理念指引下,学校体育教学基本实现了课堂内外一体化,为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孕育个人素养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与学习诉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诉求,需要打破体育教学“模式化”思维,制定符合校情、学情的体育教学方案。此外,体育运动具有天然的实践优势,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比赛,可使学生既能充分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又能促使他们形成尊重规则、实现自我的个性特征。
二、路径启示:基于学生个性发展诉求的学校体育教学机制
回归学生个性发展诉求的体育教学是践行“生本”理念的重要尝试。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育学习选项,构建学生主导、个性驱动的全新体育课堂,形成了新的体育教学生态,这有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优功能。
(一)重构教学理念:从范式教学走向个性培育
以学生个性发展诉求为基础开展的学校体育教学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根本优化。通过挖掘课堂教学蕴含的个性特征,重构体育课堂形态,可实现体育教学的理想成效。一方面,为促进学生生成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打破传统“先学后教”的教学范式,通过构建“自学—互学—指导”的个性培育教学体系,明晰体育教学难题与重点,使学生个性化诉求与体育教学有效融合,以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与精准度[2]。另一方面,要破除学生的“被动”学习思维,构建“主动”课堂,通过关注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表现,全力支持学生个性化体育学习诉求。
(二)优化教学场景:从单调环境走向互动反馈
学生具有独特个性,其中既包含个人基础条件的差异,也包含学习动机、兴趣项的差异。推动学生个性发展是创新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体育教学价值的核心因素。首先,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确定个性化成长目标,才能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突出、差异化明显的体育学习环境。其次,通过重构课堂文化,为学生营造视野开阔、内容开放的教学场景,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内在动力。最后,要积极关注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以个性思考、主动反馈的方式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实现学生学习与体育学习场景的良性互动。
(三)延伸教学空间:从单一课堂走向全面空间
受体育课堂空间及内容局限性的影响,学生很难有效发展自我个性。因此,在新的育人导向下,要通过构建立体感知、课下延伸的全面学习空间,使体育课堂真正回归生本课堂。其一,要重视为学生提供较大选择空间,通过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体育学习自主权与学习选项,使学生可以依托个人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体育学习项目[3]。其二,建立由兴趣主导、学生主建的体育社团。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利用多元学习场景,丰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与认识。
三、结语
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重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理念日益成熟,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实践。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多由老师主导,忽略了学生对体育学习过程的有效反思与互动反馈,影响了体育学习的持续创新。因此,在全面育人导向下,通过关注学生个性化的体育学习诉求,积极唤醒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发展和挖掘学生的本我需要,实现自我全面成长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田佳鹏,刘少虎,雍晨辉.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8(01):137+139.
[2]张长军.探究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9):194-195.
[3]曹京华,朱寒笑.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价值、机制及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04):45-50.
上海市南汇实验学校
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