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0-09-10 20:25李群
南北桥 2020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策略

李群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阅读能力能影响到整个语文课的成绩。为此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重视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058

梁启超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之高。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教师都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初读

初读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基础。我们常说的“书声朗朗”是初读课文时所要求的主要形式之一,当然也是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之一。初读时,教师就应放手让学生去读,使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去读。除了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应鼓励学生在读中质疑,把读不懂的字、词、句及问题动笔画出来。只有这样,给学生以充足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在读中理解问题,同时能够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当然,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必须鼓励并帮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让其放开思维,大胆地从课题中、从课文中、从课后问题中找出不同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及时梳理、归纳学生所提的问题,以便为下一步“细读”课文“穿针引线”。从而为后期教学做好铺垫。

二、细读(精读)

(一)在语言方面为学生创设读书环境

教师的一句开场白、一句重点提示,都可以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比如,在《灰雀》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去找、去读、去体会列宁说的话和小男孩说的话,笔者这样用语言为学生创设读书环境:“同学们,你们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知道了在一棵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它们每天都在这里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啊!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里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当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它,这时,列宁看到一个小男孩,那么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果想知道,请你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一找列宁对小男孩说了些什么?”这样为学生创设读书的环境,一下激起了全班学生的读书兴趣,而且把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也吸引过来。

当学生找到列宁说的话时,笔者继续为学生创设读书环境,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列宁的心情。这时笔者又对学生说:“找遍了四周都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候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请你们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学生通过读,体会得非常深刻,他们体会到了列宁说话中有担心、关心、着急、惋惜的心情。实践证明,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比直接对学生说:“你们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的心情”效果要好,学生的体会也更深刻。因此,这种在语言上为学生创设读书环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

(二)利用现代媒体为学生创设读书环境

1.以问题的形式“扶”着学生去读。有些课文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提一些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扶”着学生去读,帮助学生去读。这在低年级用得比较多。例如,笔者在讲《爬天都峰》一课时,学生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妹妹、老爷爷和爸爸,为什么都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说:“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8~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小妹妹是看到老爷爷爬上天都峰,所以她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2.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式地“扶”着学生读。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某个知识了解得更深一点,教师和学生可以一问一答式地读。例如,在《春蚕》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蚕卵的大小和颜色印象更深,笔者这样“扶”着学生读。师:蚕卵的大小?生:比芝麻还小。师:蚕卵的颜色?生:深褐色。

3.填空式地“扶”着学生读。这种读法,既可以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比如,在《观潮》一课中,词语非常多,如风平浪静、人山人海、山崩地裂、浩浩荡荡等。针对这一点,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去读:“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呢?咱们自我检验一下,这儿有一段并不完整的话,同学们能不能在读的过程中,填上今天学过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的语句通顺,语意清楚呢?”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他们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通过给短文填空,掌握了许多词语。

三、品读(评读)

一篇课文学完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过头来再读,这就是品读。品读就是品文章里面的好词佳句,品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也就是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还可以品文章中感触最深的地方,如人物动作的神态、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所表达的语言环境等。例如,在《春风吹》一课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的:“同学们,你们通过读,读懂了春风一吹,春天就到了;春天到了,柳树就发芽了;春天到了,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春天到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到了,在洞里过冬的青蛙也醒了。一句话,春天到了,所有的植物又重新开始生长,所有的动物也开始了新的生活。春天,给了大自然一片热闹的景象。春天,多么神奇啊!现在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歌,通过读来体会春天的美丽、春天的神奇。”这就是让学生去品读,品春天的热闹、春天的神奇。这种读在课堂中比较常用。比如,一篇课文上完了,我们常常会这样说:“作者的描写太精彩了,让我们通过朗读课文来欣赏吧!”这都是品读。

四、结语

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有感悟,又有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雪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99-100.

[2]宗维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252.

[3]李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04.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