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

2020-09-10 07:22熊钟良
南北桥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学困生高中数学

熊钟良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的策略,笔者认为想要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深层次的了解这一群体的定义以及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从学困生的定义入手,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困生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困生  高中数学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64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班级成绩由全体学生共同组成,所以要想提高全班的数学总体成绩以及总体的学习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多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的学习问题,从而给予他们更加及时和有效的帮助。而这些可以使得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储备量,学习效率能够得到不断的增强、学习成绩能够得到快速的提高。

一、什么是学困生

学困生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简称,这类学生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平时教师课堂教授的过程当中开小差、懒惰而造成的。而这类学生普遍存在于每个班级当中,每个班级至少都会存在着几个类似的学生。此外,学困生的群体特点就是他们的学习十分的自由和散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对于教师所安排的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采取漠视的态度,他们在上课的专注力十分的差,同时他们的课下自律能力也十分的差,不能够很好的协调自己的生活时间和学习时间。但是此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他们的成绩以及学习状况只是暂时性的落后,并不是长期的落后于班级的其他学生。造成他们成绩落后的原因是有关他们自身的主观原因,而并不是有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所造成的,大多数的学生不存在任何智力上和情感上的缺陷,因此,此类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空间十分的大。而此类学生在成绩上的转变效果对班级的总体成绩影响非常的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着重关注这一学生群体,从而促使班级的学生能够获得全面性的提高,班级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

(一)改变学生的抵触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数学知识非常的复杂,而且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的密切,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拥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往往许多学生由于无法及时的理解和吸收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当中学习的非常困难,从而产生厌学和抵触的心理。而这种心理的产生,会使得学生对这门科目失去原有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会使得他们在这门科目上的成绩呈直线式下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了解学生的这种抵触心理,并想办法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教师想要改变学生抵触的心理,就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合理的安排。教师应当把课本当中较难的知识点,用更加幽默有趣的方式进行课堂讲解,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幽默有趣的教学方式下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自己的课堂专注力。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幽默且有趣的授课方式也会极大地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的融洽,这可以使得学生不断地改变他们对于数学原本抵触的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状况能够有所改善。

(二)放慢课堂授课脚步,细化课堂知识讲解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较差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容易因为开小差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变得不集中,这就会使得他们错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许多知识重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于数学不理解的内容日益增加就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大大减弱,而这也会使得他们的数学基础变得十分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课堂关照,放慢在课堂上的教学脚步,不断地细化在课堂上的相关知识讲解。由于学困生的数学基础非常的薄弱,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他们对于书本上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也十分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当中不能认为基础知识非常的简单从而进行粗略的讲解,而是应该对这些基础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得学困生能够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点。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教师更加应该站在学困生的角度進行课堂教学方法的合理安排,尽量地把困难知识拆分成若干个部分进行课堂拆分教学,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每个部分的知识最终能够解决整个困难的知识点。

(三)进行课堂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困生在前期的学习过程当中,由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导致他们错过了许多重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也会使得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大大降低。而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以及学生独自解题的过程当中,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以及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讲解的过程当中不断增加课堂的案例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在讲解完之后应当给学生讲解一些案例来帮助他们巩固对刚才所讲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能够使得他们通过对相应案例的理解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促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灵活地运用相关的知识。

(四)增强问题引导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的数学基础的确十分薄弱,同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但是这并不表明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应该一直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也不能在学生提出相应疑问的时候立马给他们进行答案步骤解答。想要使得学困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当学生出现相应疑问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通过相似案例的引导或者数学理论分析的引导来帮助他们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得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学习的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明白班级学困生的分布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以此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进行高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红.关注细节,提升实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精细化组织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670(33):60-61.

[2]惠天启.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J].学周刊,2014(31):91-91.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学困生高中数学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