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隶的刚柔之势

2020-09-10 16:47张洋
今古文创 2020年47期
关键词:汉隶

张洋

【摘要】 东汉碑刻上的汉代隶书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之为唐隶。汉隶是一种融合了刚与柔的独特艺术形式,若想对刚柔进行具体且深入的分析,则需引用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其进行分析比较。而《张迁碑》和《曹成碑》同属于汉隶发展最为成熟的东汉时期,且二者的出土时间和篆刻内容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这样的高度相似基础上,二者之间的艺术风格却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通过张迁碑和曹全碑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探讨汉隶的刚柔并济,从而对汉隶的刚与柔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认知。

【关键词】 汉隶;刚柔之势;张迁碑;曹全碑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7-0072-02

隶书的发展对我国文字书法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的文字发展历史中有着十分关键的重要地位,它在篆书的写作基础上开启了楷书的书写范式。

汉隶有着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的特征,这种结构类型也可以说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的感觉。汉隶有《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等著名代表作,其中《张迁碑》和《曹全碑》的相似性最高,且具有鲜明对比,能够从中感受到汉隶的刚柔并济,因此将《张迁碑》和《曹全碑》作为代表进行深入分析对比,从中感受汉隶的“刚”与“柔”。

一、汉隶概述

为保证汉隶研究可以达到相应标准,必须对汉隶特征、《张迁碑》和《曹全碑》展开有效研究,并结合相关研究提高有关学者对汉隶的了解,从而避免后期《张迁碑》和《曹全碑》在研究过程中因基础字体掌握不足而出现问题。彰显汉隶字体走势优点和各类碑文研究的现实意义,为调整《张迁碑》和《曹全碑》字体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一)汉隶特征

为保证汉隶研究符合相关标准,在开展相应研究之前,必须保证相关人员对汉隶的特征和书写要求有所了解,并在汉隶特征支持下推进汉隶刚柔之势研究稳步开展。

从现代书法角度出发,明确汉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隶字形呈现出扁方左右分展形态,多数汉隶字体笔画收缩,表现出笔势强化和横向分展状态,这也给汉隶综合研究提供一定便利支持。

其次,汉隶的直本身具备一定波动性,这就可以将汉隶字体特征和书写要求表现出来,有效凸显汉隶的生命力,更好凸显汉隶字体鲜明优势。

在汉隶字体笔势变化时,字体意象也会发生一定改变。这就应在考虑字体横向和纵向书写痕迹条件下进行汉隶综合分析,更好满足汉隶特征分析要求。

最后,不同汉隶字体在书写过程中形成的笔画痕迹具备明显粗细和转折变化,在各个转折过程中都有明显体现,这就可以区分汉隶与其他字体的差异,方便相关人员对汉隶这种字体展开深入研究。

(二)《张迁碑》简析

《张迁碑》作为汉隶的代表石碑,主要利用方笔和棱嶒刚硬等形式凸显其圆转清劲的特点,而且汉隶字体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张迁碑》在刻画和书写过程中出现呆板单一问题,避免《张迁碑》中字体过于沉实刚硬,继而将《张迁碑》中汉隶字体的空灵性和柔韧性表现出来,继而凸显《张迁碑》整體艺术价值。

与其他字碑相比,《张迁碑》中字体线性存在紧多松少和骨胜筋乏等特点,这就应从汉隶特征入手对《张迁碑》展开有效研究,避免《张迁碑》及相关字体研究时出现问题,将《张迁碑》中汉隶字体研究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借此突出汉隶的刚柔之势,为后期汉隶字体镌刻和相关碑体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三)《曹全碑》简析

首先是横画。从左向右书写的横势笔画。对《曹全碑》展开研究,其中横画笔势包括平横和波横这两种。这就应针对《曹全碑》中汉隶字体横画表现形式和具体特点展开研究,加深研究人员对《曹全碑》中汉隶字体的了解,平横是两端藏锋的平直笔画。

在进行《曹全碑》书写时,必须在书写者全面了解汉隶特征和具体书写要求,结合汉隶内容确定书写方向和笔锋走势,将《曹全碑》磅礴大气的特点和综合书写内涵清楚表现出来。此书,要有一波三磔的动感。中部横中包含中部平横、中部波横。当中部横画不为字的主笔时,其书写方法是,以逆锋入笔,然后中锋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或驻锋收笔。

(四)《张迁碑》和《曹全碑》的相似性

《张迁碑》和《曹全碑》都是隶书成熟时期的碑刻代表之作,其艺术风格并不相同,各有特点,二者之间的风格存在的刚柔之别,但却又能一并展现出汉隶刚柔兼容的艺术特征。

《张迁碑》成于东汉中平三年,有韦萌等故吏为纪念张迁的生平功德而立此碑,此碑高约2.9m,宽约1.07m,在碑的两面均刻有隶书,碑阳分为15行,每行有42字,碑阴分为3列,在明代初期出土于山东省旧东阿城南部,现存于泰安岱庙。

《曹全碑》于东汉中平二年由王敞等官员为歌颂曹全功绩而立此碑,碑高约1.7m,碑宽0.86米,在碑身两侧均刻有隶书,碑阳分为二十行,每行45字,碑阴5列。

《张迁碑》和《曹全碑》的碑文篆刻时间都完成于汉隶成熟的东汉时期,张迁碑于东汉中平三年完工,曹全碑则于东汉中平二年,从两者完工时间出发能够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较强,相差时间较短,隶书的艺术语言已具有相对稳定性。

再从碑文出土实践出发,《张迁碑》和《曹全碑》都出土于明朝时期,从明代时期至今,历代学者对于《张迁碑》和《曹全碑》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研究连续性较强。从《张谦碑》和《曹全碑》的刊刻时间、内容以及出土时间出发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相似性较强,因此选用《张迁碑》和《曹全碑》进行作为汉隶代表作品对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排除其他客观因素对研究所造成的干扰,保障对比结果的可靠性。

二、以《张迁碑》和《曹全碑》为例分析汉隶刚与柔

在进行汉隶刚柔之势分析研究时,应对《张迁碑》和《曹全碑》进行对比分析,加深相关人员对《张迁碑》和《曹全碑》中汉隶字体的了解,更好分析《张迁碑》和《曹全碑》汉隶字体的刚柔之势,避免学者在分析研究汉隶字体刚柔之势时遇到阻碍。

以《张迁碑》和《曹全碑》为例进行汉隶刚柔之势分析时,主要表现在方圆各异和章法对比这两方面上,以下将对这两方面进行有效研究。

(一)方圆各异

单从《张迁碑》和《曹全碑》来看,《张迁碑》的笔画较为硬实、外观硬朗,且字体十分刚劲有力,可以将其当作雄强派的代表之作。而《曹全碑》则以字体修理、刊刻精细,它是汉隶柔美派的代表,二者相比较来说,自身的艺术特征更加明显。

其中笔法就是常说的篆刻用笔,在清代的《书法秘诀》中明确地记录道:“能够用笔便是个大家、名家,必笔笔有趣味。其中隶书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蚕头雁尾”,同时要在此基础上秉承雁不双飞的基本原则。

汉隶中的刚柔之势的特点十分突出,通过对《张迁碑》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此碑受到的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其笔法特征不如《曹全碑》一般明显,却仍然能够从中发现此碑的独特用笔特征。在《张迁碑》中大多以方笔作为主要用笔方式,在此基础上方圆兼备。用笔时的棱角十分清晰、不黏连、不模糊,强劲有力。而竖画的用笔则多为方直,显得用笔十分强硬有力,将“刚”的艺术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总而言之,《张迁碑》更加地古朴厚重,在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刚健美。

而《曹全碑》在《张迁碑》的对比之下显得更加细腻温柔,笔画的提按与《张迁碑》不同,它的笔画提按十分明显,运用圆笔更多,逆入平出,方圆结合,书写圆润且流畅。汉隶中标志性的“蚕头”十分圆润,大多为逆峰起笔,过程十分波折且起伏大,在“雁尾”处,笔画自然且顺畅。

(二)章法之对比

前人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章法,可以看出章法的重要性。汉隶的布局大多秉承纵成列的基本原则,上下略宽且左右相对紧密,疏密的对比十分明显。

《张迁碑》的整体排列十分紧凑且错落有致,严格按照汉隶的章法特点进行碑文的布局。正是因为《张迁碑》的字形十分方正,布局较为紧凑,因此章法上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

而《曹全碑》则布局较为疏朗,行间空隙较大,字形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十分错落有致,形成了一种极为和谐的美感。

三、結语

汉隶的碑刻形态多种多样,每个碑刻都有着不同时期特征的艺术风格,不同碑刻的整体风格以及艺术特点都会有所侧重。《张迁碑》和《曹全碑》的相似性最高且具有鲜明对比,因此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挖掘汉隶刚柔并济共同兼容的主要原因,从而对汉隶的刚与柔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刘成纪.汉代隶书的艺术定位[J].中国书法,2020,(06):26-45.

[2]于唯德,刘静华.汉代隶书碑额书法风格探析[J].中国书法,2019,(24):171-172.

[3]杨贺然.浅析汉代隶书对清隶艺术风格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9,(11):245-246.

[4]程龙.汉代碑额书法艺术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汉隶
书法与文化载体的时代性关系
汉隶碑刻经典之作《尹宙碑》
《三十五举》之“十七举”的断句校勘与认识
书法初学
隶书《传神记》的创作表现
浅析古今汉隶之美
浅谈汉隶与时代审美
汉隶的刚柔之势
汉碑档案
论书法中金文和汉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