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当今经济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高速发展,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公民意识的培养已经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学生的初中阶段是其公民意识形成的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同时它也肩负着公民意识教育的使命,这也证实了公民意识教育的落实是我国每一个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策略
前言:学生在进入到初中阶段之后,随着自己日常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拓展、生活经验的日渐增长及生活中各项行为能力的加强,不仅要在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生活当中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进行适当的处理,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国家的各项事务中,对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进行更加正确的处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现如今,我国已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但是,我国公民的意识水平却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总体发展形势依旧是不适应的。因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更进一步的加强我国公民的意识教育,在公民心中逐渐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以及公平正义等重要理念。培养公民意识是我国進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但现在公民的意识教育在我国还依旧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向学生渗透公民意识的教育是我国建设政治民主、文化开明、经济富强以及生态美丽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的必经之路。
(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所谓公民意识,就是指我国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环境当中对于自己的认识,其核心就是公民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们进行与公民意识相关的知识的教育,对学生关心我国社会、关爱其他人、团结奋进的精神加以培养大有益处,还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关心社会时事、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以此来深化初中生们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化、政治、经济等比较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以较为饱满的积极态度来参与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从而为学生在不远的将来参与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奠定较为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世界范围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关注公民意识的培养是 21 世纪全球共同关注的教育主题,青少年是各国在公民意识培养中最受关注的群体。不少国家最新的教育报告中,都强调对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培养。可以说,公民教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我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则必须加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培养。
二、怎样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首先,就是要树立起全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理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一定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牢牢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与时俱进,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具有更加强烈的时代感[1]。
其次,就是要对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的社会性与群体性加以重视,与此同时,教育教学主体的差异性和每一个个体其道德水平的不平衡也不能被忽视。教育学生的过程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全心全意为我国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对学生们关心社会以及思考人生的培养是更加重要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负责的公民个性的良好品质,引领初中生们在未来成为富有爱心又热心公益的好公民,用自己积极参与的各项行动创造出与现在相比要更加公正和平等的中国社会,而不是以消极的态度空谈未来。
再次,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的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与突破,这是创造道德与法治课生动有趣的全新局面的必经之路。突破原本的课堂教育教学的局限性, 坚持利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全新教学标准,始终坚持将课堂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并借助更具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以及相关的其他手段,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有趣又具体,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
最后,就是要加强教师师德的建设,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2]。教师的师德在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之上,是要比其他的行业具有更深、更远、更广的穿透力的,对于教师们来说,师德就像是一面永远不会倒塌的旗帜,在教师育人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心理、道德以及价值导向的作用。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始终承担着对学生们的道德提升进行培养的神圣的使命,因此,教师们理应率先的垂范、为人师表。利用自己与他人相比要更加丰富的学识,与自己高尚的行为品格,去对学生们进行良性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塑造学生们的人格,将我国“以法治国”的根本思想逐渐转化为以法育人的根本理念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变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动,传播更加先进的文化,倡导科学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总结:以立德树人来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培养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结合初中阶段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公民意识的教育有机的融入到心理、道德、法律以及国情等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以积极的态度探索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学生们公民意识培养的全新路径。
参考文献:
十、武江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及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6(4): 83—85.
十一、徐爱民.李晓军.我国学校公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87—88.
郭芳 山东省新泰市新泰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