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发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创新与改进小学科学教学方式,注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基本设计原则,并分析小学科学课堂中的科学探究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科学探究 培养
小学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并不理想。根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重视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走进大自然,融入生活。
一、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
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要以安全为基本前提。因此,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规范操作。同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到不当操作的危害,使其高度重视操作规范。总之,在小学科学探究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探究活动的实施创造安全的环境。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的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要根据相关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进行设计。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探究主题,选择科学的探究材料,围绕探究内容选择科学的探究方式,结合学情设计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为活动的科学性提供重要保障。
3.开放性原则
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在探索中不断地修正与发展。因此,探究活动应遵循开放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用开放的心态对待探究活动,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开放的探究环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
4.实践性原则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探究活动中遵循实践性原则,给予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在教学示范与课件演示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室内,还可以在实验室或是相关活动场所中开展。与此同时,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5.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组织者以及促进者等角色,体现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主体性。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必要帮助,评价与总结成果。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与自主探究形式,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与自主操作能力。
6.启发性原则
陶行知曾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遵循启发性原则,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促进其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策略
1.创设探究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游戏情境、故事情境以及问题情境应用,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切实保证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质量。
在学习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知识。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融入“听声音”的游戏。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包括呼呼而过的风声、淅淅沥沥的下雨声、乡间小路的蛙鸣声、城市的汽车声、轰隆隆的雷鸣声、森林的鸟叫声等。奇妙的声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自身的角色,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开展分组探究活动,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关注探究过程
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发掘生活中的素材,贴近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这一章节时,在新课导入的环节中,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生活进行提问,如“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早餐都吃了什么”,学生展开热烈讨论。这种生活化提问拉近了学生与小学科学的距离,为接下来讲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分类做好铺垫。
又如,在学习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这一章节之前,教师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认真观察植物。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摘花园中的叶子进行观察。但是,这个建议很快遭到部分学生反对。另一小组认为,植物同样是有生命的,摘除它的叶子,它会感到疼痛。大家经过讨論和商议,最终决定到学校的花园中收集与观察落叶。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3.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小学科学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应拓展至课堂外,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丰富学生的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动物王国》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将动物园作为课堂,在学生观察各种动物时,向其简单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深刻、更直观。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思想,强调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深化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理解。总之,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收获乐趣。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注重新教学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组织开展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文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 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84-85.
[2]吴开其,张晋.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探究性问题的有效生成[ J]. 教学与管理,2016,661(12):101-103.
[3]苏荟,何静. 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调查与分析[ J]. 教育探索,2019(4):96-99.